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心理學和企業管理有著怎樣的相關?《企業的品格:積極心理學讓企業活得更久、贏得更多》一書會給出答案。該書由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院長彭凱平教授與日本經濟大學特聘教授后藤俊夫聯合創作。
《企業的品格》由中譯出版社推出,深入探討了企業長壽的經營秘訣以及長壽企業管理者的心理特質,是心理學與企業管理學跨界合作研究的階段成果。
日前在京舉行的新書分享會上,彭凱平教授認為,心理學研究應該創造更多機會,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企業家需要在管理學之外豐富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在書中,他提到長壽企業經營者所具備的“三心”即內不欺己,外不欺人的“定心”﹔放情者危,節欲者安的“慎心”﹔怒不過奪,喜不過予的“仁心”。這三點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的“君子之道”,也是日本金剛組等百年老店長盛不衰的心理品格。“今天的企業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在了解時代的基礎上找到基業長青的方法。當百年老鋪與積極心理學相遇,它們迸發出的智慧之光一定對當今企業有所啟迪。”
后藤俊夫在視頻致辭中說,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並實現可持續的商業成功,是所有企業家共同面臨的課題。自己有幸與彭凱平教授相遇,並在諸多觀點上達成共識,最終促成《企業的品格》的誕生。
《企業的品格:積極心理學讓企業活得更久、贏得更多》書影。 中譯出版社供圖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何志毅指出,大企業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需要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他認為企業家有責任服務、照顧好自己的員工,企業能否長久經營,與企業家對待員工的態度直接相關﹔而企業管理學是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學科綜合的產物,心理學對於企業管理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於如何才能產生百年企業的問題,他認為與企業規模無關,而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營商環境,同時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