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5月14日電 (記者 郭軍)暨南大學——二鬆學舍大學合作簽約儀式暨中日近代文化互鑒學術報告會13日在暨南大學舉辦。
會議由暨南大學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會議上,暨南大學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程國賦與二鬆學舍大學東亞學術綜合研究所所長町泉壽郎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暨南大學與日本二鬆學舍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中新網記者 郭軍 攝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夏泉在致辭中指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自古至今,兩國有志、有識之士,始終秉持互為師友、合作共贏的原則,開展深入而綿延不絕的文化互鑒。二鬆學舍大學是日本漢學研究的重鎮,暨南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華僑高等學府,兩所大學本次攜手合作,正是對這一歷史傳統的賡續,更是立足新時代的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新探索。
夏泉用三組關鍵詞展望兩校合作前景:一是“深耕傳統,守正創新”,雙方可聯合開展東亞漢字文化圈歷史文化研究,探索傳統文化在當代東亞社會的價值重構﹔二是“數字賦能,跨界融合”,兩校可探索中日電子文獻共享檢索機制,推動人文研究與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三是“育人為本,知行合一”,通過田野調查、聯合工作坊等形式,讓雙方青年學子在實踐中體悟文明互鑒的真諦,切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町泉壽郎在致辭中介紹稱,二鬆學舍大學前身是漢學家三島中洲於1877年創辦的漢學塾,今年迎來建校128周年,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學府之一,自創立以來始終以漢學為立校之本,進入本世紀后更致力於建設為國際化的日本漢學研究基地。
他表示,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廣州曾是歐洲獲取中國物產的重要樞紐,此外,日本各地至今仍保留著豐富的華僑文化,長崎孔子廟內陳列著廣東省華僑同胞饋贈的諸多文物,生動見証著兩地深厚的歷史淵源。他期待兩校在相互尊重文化傳統與學術積澱的基礎上,構建更開放的學術對話平台,共同產出豐碩的成果。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暨南大學與二鬆學舍大學未來的合作內容將包括課題研究、古籍整理、成果譯介、學術會議、師生訪問等領域,擬聚焦華僑華人和旅華日本知識分子在中日交流中的橋梁作用開展文化史、民俗學等研究,依托二鬆學舍大學珍本藏書與雙方文獻研究團隊合作編纂“日本藏中國古籍叢刊”,設立“中日文化研究譯叢”項目,定期舉辦“東亞文明互鑒論壇”,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青年學者聯合研究、學生短期訪學與文化體驗等,打造跨學科、跨國界的學術共同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