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中日萬象

日本《朝日新聞》:油脂映照日本飲食變遷

2025年06月13日14:45  

日本《朝日新聞》6月10日文章, 在大阪·關西世博會開幕近兩個月之際,會場內舉辦了眾多與“飲食”相關的展覽和活動。望著海外展館和會場餐廳提供的色彩繽紛的菜肴,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55年前大阪世博會的畫面。

1970年的那屆世博會影響深遠,甚至被餐飲業稱為“外食元年”。同年,日本政府開始實施大米減產政策。餐桌上的菜肴逐漸西化,人們“加一碗米飯”的次數減少——那正是生活方式的轉折點。

以1970年大阪世博會為契機,快餐文化涌入日本,炸雞、薯條、甜甜圈迅速普及,家庭餐廳的炸蝦大受歡迎。那是個食欲旺盛的時代,油炸食品融入日常,外食發展成產業。

日本人的用油量有多驚人?植物油供需數據顯示,日本人均年供應量從1970年世博會的6.8公斤,增至疫情前2019年的13.9公斤,翻了一倍。如今日本每年產生約50萬噸廢食用油。

在本次世博會參展的廢食用油回收企業浜田化學社長岡野嘉市說:“油脂是社會的鏡子。”隨著家庭回避費事的油炸烹飪,來自超市熟食區的廢油增加﹔而當便利店設置油炸機現炸現賣后,超市的廢油又減少了。而對於食品漲價的影響,岡野表示:“深色油的比例增加了,可能是人們為節省而將油用到極限。”今日的生活百態,也映照在這一桶桶廢油中。

岡野童年時,阪神工業區深陷公害問題。他曾陪患哮喘的朋友往返醫院,也親眼見証這片區域逐步恢復藍天碧海的過程。他常對到工廠學習環保知識的孩子說:“生態循環看似美好,實則是艱辛的工作。請記住總有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作者長澤美津子,余楓譯)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踏尋鑒真之路 致力於理解中國的日本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