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科教資訊

新型有機金屬化合物挑戰“十八電子規則”

2025年07月09日13:40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7月8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多世紀以來,“十八電子規則”始終是金屬有機化學領域的金科玉律。然而,日本沖繩科學技術研究所聯合德俄科研團隊在7日的《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合成出首個擁有20個電子的穩定二茂鐵衍生物。這項突破有望為化學研究帶來新的可能性,並催生新型催化劑。

  作為過渡金屬配合物穩定性的黃金標准,“十八電子規則”指出:當金屬中心電子數與配體貢獻電子數之和達到18時,體系最穩定。這一原理支撐著催化科學與材料領域的諸多重大發現。

  1951年問世的二茂鐵,正是詮釋這一規則的經典范例。二茂鐵不僅顛覆了人們對金屬—有機鍵的認知,開創了現代有機金屬化學研究領域,更使其發現者摘得1973年諾貝爾化學獎桂冠。這種“明星分子”激勵著科學家對金屬—有機化合物的探索向縱深推進。

  研究團隊此次通過精巧設計新型配體系統,首次突破了這一理論極限。他們成功構建出含有20個價電子的二茂鐵衍生物,其分子結構中鐵原子與氮原子形成特殊鍵合,碳、氫原子各就各位。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兩個“超額”電子賦予了分子非常規的氧化還原特性,使二茂鐵家族成員突破了傳統的氧化態限制。

  團隊表示,這為化學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新型化合物中鐵—氮鍵的形成,使得電子轉移途徑更豐富多樣。這種特性有望讓這種新分子在能源儲存、化學合成等領域大顯身手,無論是作為高效催化劑,還是功能材料,都可能給人們帶來驚喜。

  目前,二茂鐵及其衍生物家族成員已遍及太陽能電池、醫藥制劑、醫療器械等諸多領域。而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為現有應用開辟了優化空間,更可能帶來全新的材料與應用。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踏尋鑒真之路 致力於理解中國的日本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