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所以要确保钓鱼岛 “主权”,根本原因在于对崛起中的中国日益担忧,唯恐最终“失去”对该岛的控制。
在中日关系上,日本只有放弃根深蒂固的位置意识,才能消除敌意,然后不卑不亢,与人平等相处,进而获得利益。
本来,中日在搁置钓鱼岛争议问题上是有默契的。但是,自从2010年“撞船事件”发生之后,日方开始公然否认“搁置争议”的共识,并通过岛屿“命名”、“国有化”、“申遗”等小动作,加强对该岛控制。日本之所以机关算尽要确保对钓鱼岛“主权”,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崛起的中国日益担忧,唯恐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将“失去”对该岛的控制。日本有此想法,源于多年来形成的中国观,这种中国观支配着日本人的战略思路,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偏见。这种中国观可以用“位置意识”来概括,具体包括“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四种意识。
首先是上下意识。古代日本视中国为上位国家,从中国引进了先进的文化,自视下位国家,对中国怀有敬意。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成为列强的一员,上下意识逐渐颠倒过来,日本视中国为可以欺负的弱国和下位国家,这种意识直到二战后也没有改变。但随着中国崛起,日本开始觉得这种优越感逐渐丧失,这就是日本人在钓鱼岛问题上失去自信的原因。
其次是左右意识。这种意识产生于冷战时代,中国在二战后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而日本则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一员。在日本国内,当权派右派从资本主义立场出发,把社会主义国家视为左派国家,不断加以诋毁和污蔑,中国也是日本右派诋毁的对象。现在,尽管中国发生巨大变化,但日本对中国以意识形态定位的冷战思维却没有改变。中国的崛起,对于日本右派来说意味着共产党的崛起,视之为威胁。
第三是东西意识。一般来说,亚洲国家被认为是东方国家,欧美国家被认为是西方国家。但日本虽地处亚洲,但自认是西方国家,并把中国看成东方国家。所谓“脱美入亚”,就是日本要重回亚洲。然而,中国的崛起却对迄今为止以西方国家自居的日本在亚洲影响力造成威胁,这是日本失去自信的又一原因。
第四是南北意识。作为发达国家,日本一直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国有一种富国对穷国的感觉。如果南北问题可以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关系,那么在日本一些人看来,日中关系迄今为止就是这种关系。然而,中国的崛起正在使这种关系发生变化,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优越感正在丧失,日本失去了自信。如果说在过去日本援助中国的时期,中国还不至于构成威胁的话,那么在中国已经不需要日本援助的时候,就会让日本担心中国会放弃搁置领土争议的政策,这是日本不放心中国的重要原因。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傲慢生偏见。如果日本不能摆正心态,与中国正常交往,那么,结果只能是思维“跑偏”,庸人自扰和无事生非。只有具备足够的自信才能善待对方,相反,在自卑的心理状态下,对人不可能以诚相待,更谈不上双赢与互惠。可见,在中日关系上,日本只有放弃根深蒂固的位置意识,才能消除敌意,然后不卑不亢,与人平等相处,进而获得利益。(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解放日报 2013年02月21日
(责任编辑:张璐璐)
中日经济交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