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視 頻|政治熱點|經濟聚焦|中日投資|科教信息|展會資訊|企業動態|文化採風|中日萬象|圖 片|留 學|熱 評

現在位置:中日經濟交流網>>政治熱點更新:2013年09月09日15:05

反省的力量——A面德國,B面日本

9月4日,德國總統高克在法國總統奧朗德的陪同下,訪問了法國中部的奧拉杜爾村。1944年6月10日,納粹黨衛軍包圍該村庄,屠殺了642人,僅6人幸存。殘垣斷壁的村落、時間凝固的手表、高溫融化的眼鏡,無不默默控訴著納粹暴行。高克在訪問中發表演講說:我今天有幸代表的德國,已經不是給人留下痛苦記憶的德國……我們找到了將我們的國家重新建設成好國家的力量。對此,奧朗德回應道:你選擇來到這裡,敢於直面昨天的殘暴,你代表了德國的尊嚴。這也促使我們在承認歷史之后,勇敢地走向未來。

從高克和奧朗德的講話中不難看出:德國找到的重建國家的力量,就是認真反省歷史。歷史、現實、未來,三者相通。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不善於總結歷史經驗,就無法勉力前行﹔如果不能吸取歷史教訓,就可能在同樣的地方再次跌倒。高克之所以能理直氣壯地說德國今后將成為一個好國家,是因為德國從上到下勇於反省、敢於擔當,從而取得了鄰國諒解,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獲得了前進動力。

反觀某些國家的政客,在歷史問題上不是遮遮掩掩,就是信口雌黃。越想甩掉歷史包袱,卻在泥沼中越陷越深。他們不僅失信於天下,而且把自己同舊時代綁得更緊,無法切割。

高克是第一位訪問奧拉杜爾村的德國總統。在他之前,諸多德國政要已先后到過其他納粹暴行紀念設施,發表不忘歷史的宣言:

1949年,聯邦德國第一位總統特奧多爾·豪斯在談到納粹大屠殺罪行時說:“這段歷史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全體德國人的恥辱。”1970年,勃蘭特總理訪問波蘭,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驚人一跪,是“替所有必須這樣做而沒這樣做的人下跪”。2005年,施羅德總理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遺址向受害者及其家屬鞠躬,並表示德國負有道義和政治責任來銘記歷史,絕不允許悲劇重演。2013年,默克爾總理表示德國對納粹罪行負有“永遠的責任”……

二戰結束快70年了,多數當事人已經逝去。但德國仍然誓言要讓在逃的納粹分子一一歸案,承諾提高給予大屠殺幸存者的賠償金,並在全國建立起數以千計的反思歷史的紀念碑、紀念館、紀念柱。這是對自己良心的交代、對正義的敬畏、對后代的負責、對現世的警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后初期,聯邦德國政府和民眾對納粹暴行的了解和認識並不夠深刻,隨著他們大膽“揭短”、“翻舊賬”,這段歷史才逐漸為人熟知。今天,納粹大屠殺已成為德國學校的必修科目,在公開場合宣揚納粹言論將受到法律制裁。盡管如此,歐洲仍有一小撮人企圖否認和沖淡歷史,反猶太主義和種族主義仍然是個威脅。現狀更加呼喚人們重視和堅持歷史教育,如同默克爾所說的,一定要把歷史的記憶一代代傳下去。

記得不久前參觀柏林的安妮紀念館,有幾幅照片記錄了這樣一個場景:盟軍攻克荷蘭后,組織民眾觀看威斯第包克集中營內的受害者錄像,結果有兩名荷蘭姑娘在觀看中笑出了聲。最后,她倆受罰,被關在電影院又看了一遍錄像。在沉甸甸的歷史面前,任何推脫、戲弄都是一種恥辱!

德法總統在奧拉杜爾村的攜手,不僅傳遞出尊重歷史的信息,也發出了共創未來的宣示。德法這兩個數百年來的宿敵,“相逢一笑泯恩仇”,成為推動歐洲融合、攜手共度經濟危機的火車頭。德國在誠懇反省中贏得了朋友,獲得了利益,也推動了歐洲的和平與繁榮。

中國明朝方孝孺在《深慮論》有言:“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后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也,而豈天道哉?”遺憾的是,國際政壇上確有一些國家的政客自恃有過人之智和匹夫之勇,屢出狂言,挑戰二戰后確立的和平秩序。人們不禁要問:這些人的良心何在?他們的國家要走向何方?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DV大賽

中日熱點點評更多>>

  1. “大黃鴨”正式與游客見面

        在香港海洋公園山頂纜車站旁有一座以水母為主題的展館...【詳細】

  2. “大黃鴨”正式與游客見面

        近日,2013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霍夫曼正版“大黃鴨”在京展示...【詳細】

  3. 3D地畫群亮相長春街頭

        一組惟妙惟肖的3D地畫亮相長春街頭,讓大量市民逛街的同時也體驗到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所帶來的刺激與樂趣...【詳細】

  4. 環球金融中心舉辦“蠟筆小新展”

        2008年10月正式啟用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今年舉辦開業五周年慶祝活動,繼上半年舉辦春季活動之后...【詳細】

主編推薦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