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视 频|政治热点|经济聚焦|中日投资|科教信息|展会资讯|企业动态|文化采风|中日万象|图 片|留 学|热 评

现在位置:中日经济交流网>>经济聚焦更新:2013年08月28日17:07

日媒:华为不走寻常路 成最大通信设备商

  《日本经济新闻》8月28日文章称,中国通信设备厂商的华为技术正在不断扩张。从农村到城市,从新兴经济体到发达国家。通常高科技企业都是先进军发达国家之后再进入新兴经济体,而华为则恰恰相反。华为进驻世界的各个角落,凭借猛烈的销售攻势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厂商。另一方面,美国以该公司存在安全保障上的威胁为由,拒绝华为进入美国市场。

  “不管是55度的酷暑还是零下40度的严寒都可以运转”,华为的营业人员已开始向中东和非洲的企业推销其冷却能力和隔热性优越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是方便移动的集装箱式,即使在沙漠的建设一线也可实现庞大数据的处理和收发。另外,华为还在发展中国家不通电的偏远地区构建通信网。其构建的手机基站借助太阳光和风力发电,无需提供发电燃料,成为在肯尼亚和巴基斯坦等国获得订单的武器。

  “不管在哪,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会对通信网负责”,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这样说。在日本发生大地震的2011年3月,其他海外企业都让驻日员工回国,而华为却不断派高管和技术人员奔赴日本修复灾区的设备。任正非在世界各个角落寻找商机的姿态与华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任正非于1987年创业,当时,在电话交换机等通信设备需求集中的城市地区,德国西门子、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等海外企业垄断着市场。

  于是任正非将目光转向了农村。凭借低价格商品华为在农村的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并积累了技术和资金。之后,华为又请城市地区的通信当局免费试用设备,其在城市的市场份额也得到扩大。1997年进驻海外也是一样,华为最初进入的是发达国家通信巨头力量比较薄弱的俄罗斯和巴西。从1998年开始,华为开始进驻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等非洲国家。高科技企业通常先在发达国家巩固技术,之后再开发廉价版产品、开拓新兴经济体。而华为则通过与之截然相反的思路成长壮大。

  支撑华为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的是华为员工的“拼命三郎”精神。公司里准备着员工加班用的睡袋,据说2010年时,超过10万名员工中,每天有1400多位员工要坐飞机出差。爬过雪山,穿越热带雨林,连续走了8天;被强盗袭击,缝了30多针后马上又继续上班,任正非曾这样描述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的华为员工。

  日本总务省发布的信息通信白皮书显示,2012年中东和非洲的手机等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华为的市场份额为25.9%。虽不及排名第一的瑞典爱立信(42.8%),但大幅高于芬兰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13.4%)等其他知名厂商。

  从2005年前后开始,华为获得了英国沃达丰、英国电信(BT)和西班牙电信的大笔订单。华为的设备不仅价格便宜,技术也与发达国家的通信企业不相上下。高速手机服务“LTE”方面,全球运行的194处通信网中,华为参与构建了93处。在日本,华为2006年签订了E-Mobile基站的提供合约,现在还开始为软银提供基站。2012年华为面向NTT DoCoMo提供具有能进行支付等日本特有功能的手机。以日本为中心,华为正式对发达国家发起攻势。

  另一方面,美国则对华为关闭了大门。由于任正非曾是解放军,美国以“华为可能为中国政府实施窃听和网络犯罪”为由,阻止美国企业购买华为的产品。华为还曾计划通过收购美国企业来打入美国市场,但也因美国议会等的反对而失败。

  庆应大学教授土屋大洋说:“在软件和零部件的加工上稍做手脚便可以窃听和窃取信息,中美两国都认为对方会这么做”。美国还怀疑华为的通信设备上设置有可获取微软软件数据的“后门”,该怀疑还获得了欧盟(EU)的支持。

  美国政府1993年曾计划在电话和电脑上安装可加密声音和数据的“加密芯片”。该芯片只有政府可以解密,必要的情况下政府可进行窃听。但最终因国民的强烈反对而未实现。

  土屋教授表示,设置窃听装置很简单,但是要想完全识破零部件上的窃听装置在技术上却很难。另一方面,以安全保障问题为理由,政府将走上保护本国企业之路。中美两国围绕通信设备的贸易摩擦将日益激化。

  环球网  2013年8月28日


健康产业成日本新兴战略产业

日本开发商种菜忙

百年老店难逃被拆厄运

日本保健食品面临松绑

日本冲绳重振长寿之乡的美誉

日产达特桑,老树能否发新芽?

日本将掘金中国“银色产业”?

夏普“相亲”路上的真情与假意

温婉的和服能否跳起非洲之舞?

(责任编辑:张璐璐)

中日热点点评更多>>

主编推荐更多>>



中日经济交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