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己關閉了同中國對話的大門。但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門卻永遠不會關閉。當前,由於安倍政府在釣魚島問題、在修憲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頻做文章,讓日本在擴軍備戰、挑舋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日兩國的交往由此也降至二戰以后的冰點,兩國的民族主義、民粹思想都開始抬頭,敵對情緒也有所增長,任其發展極易被日本右傾勢力煽動利用,成為激化矛盾,甚至導致戰爭,引起地區乃至世界動蕩的裹挾力量。
縱觀安倍晉三的各種舉動,看似瘋狂,沒有理智,實際上則是目的明確,措施嚴密,一環套一環。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盡量多贏得選票,以便能長期執政。手段主要有分為對內對外兩個方面,對內刺激經濟發展,改變經濟長期低迷的現狀﹔對外借軍國主義和歷史舊賬損害中國利益,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激化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導致中國決策失去理智從而為渲染中國威脅提供口實。進而引發不可預估的戰爭沖突。
未來戰爭的后果是任何國家和人民都承受不起的,因此珍視和平、反對戰爭,無論是日本、中國都不例外。但利益的短視和失去理智的狂熱卻往往容易被少數利令智昏的政客野心家所利用,二戰中的德國人民就是被欺騙裹挾而成為希特勒的幫凶。希特勒已死去多年,而希特勒式的野心家仍在人間。如果任由安倍之流的行徑得逞,也可能裹挾更多不明真相的日本民眾,把日本推上戰車,成為2.0版的希特勒。因此,要把希特勒式的安倍和大多數不希望戰爭的日本人民區分開來。一刀切、一鍋煮實際上就是把他們推向了安倍的陣營,這正是安倍所需的,也將為希特勒復活提供土壤。
區分對待,需要對症下藥,抓住根本。什麼是根本,根本就是讓日本人民和世界各國早日認清安倍政府的法西斯本質。讓他們沒有選票,早日被拋棄。安倍贏得選票最大的成功在於安倍經濟學的短期迷惑性,要有針對性地用經濟手段應對,讓其負面作用更早暴露,從而失去民心。另一方面,對安倍的民族悲情牌一定要保持理性。民情激憤造成混亂是安倍政府所希望看到的,他們正好渾水摸魚,特別是激化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從而形成“中國威脅論”口實,來激發日本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甚至讓中國陷入動亂,更是他們所希望的。如果我們中國人不理性,任由不加區分的仇日情緒高漲,安倍之流就越高興,越能達其險惡用心。
相反,我們理應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國內改革發展和軍事斗爭准備上。提倡理性愛國,對安倍之流的種種挑舋行為既要譴責,又需要同中央保持一致,同國家保持一個聲音,不要失去理性發表過激言論,更不能抵制正常的經濟往來,至於對日本僑民和游客採取不友好的過激行為,斷是法律所不允許的,如此隻能讓親者痛、仇者快!同時,中日民間交往的通道不僅不能關閉,而且還應當更加暢通,區分並友善對待愛好和平的日本友人,擴大民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這和揭露防備日本右傾的政治經濟外交斗爭和軍事斗爭准備並不矛盾,用得好反而可以震懾遏制右傾勢力,保護擴大正常友好的經貿往來,讓安倍之流早日下台,迎接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春天的到來。
(責編:實習生、張璐璐)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