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經濟聚焦

社科院倪月菊:客觀看待日本對華投資的變化

2016年04月05日15:37  來源:新華網

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額(實際投資額,不包括金融)同比減少25.2%,減至32億1千萬美元。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從多角度客觀看待日本對華投資的變化。她說,兩國關系的“政冷”雖影響日本對華投資,但日元貶值、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特別是日本對全球投資區域及投資結構的變化等更是造成日本對華投資減少的重要因素。

倪月菊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了導致日本對華投資減少的原因。

一、日元貶值導致了日本整體對外投資的下滑

“安倍經濟學”射出的第一支箭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此政策的推動下,2013年和2014年日元對美元匯率分別下降了20.5%和12.2%,這必然導致以美元計價的日本FDI出現下降。

同時,日元貶值提高了日本國內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日本企業可以不必冒著風險將工廠移至海外。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必然出現非常明顯的減少傾向,對中國也不例外。

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導致對華投資下降的主要因素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外資的吸引力。很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被進一步規范化,外資感到進入中國“無利可圖”。

而對於已經入駐中國的處於“價值鏈低端”的外資企業來說,面對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如何維持現狀成為首要問題,而不是擴大投資。因此,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不僅日本的FDI減少,其他國家譬如美國,對華投資減少的趨勢也比較明顯。

三、日本海外投資布局的調整也是日本對華投資減少的重要因素

從投資區域上來講,北美是當前日本全球投資最重視的一個地區。據日本投資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對亞洲、北美的投資額較上年分別增長了20.9%和30%。雖然2014年由於日元大幅貶值,以美元計算的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全面下降,但對北美投資下降比例最少,僅為6%,而對亞洲的投資額則下降13%。

日本注重對美投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於韓美、韓歐FTA的簽署的影響,使日本汽車等產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因此,日本為了保住市場份額,規避韓美FTA的影響,在加快TPP以及與歐洲FTA談判步伐的同時,加快了對北美和南美的投資力度,特別是汽車產業。二是在中日關系遇冷的情況下,日本期望通過加強與美國的經濟關系來鞏固日美同盟關系。

從投資結構上來講,日本對外投資的重點領域發生了變化。從投資制造業為主,轉向了金融服務業、農業或鐵、石油等資源領域。2013年金融和零售等非制造業新增投資9.1萬億日元,增長56%,制造業新增投資僅增長5%。2014年,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新西蘭、盧森堡、西班牙、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的直接投資逆勢上揚,分別增長53%、43%、114%、776%、118%、395%、1433%和765%。而上述國家和地區主要是金融服務業、農業比較發達或者是鐵、石油等資源蘊含豐富的國家或地區。這說明日本的投資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日本企業採用“中國+1”戰略規避風險

“中國+1”是指日本企業為了規避投資過於集中中國而採取的一種規避風險的戰略。其中的“1”指東南亞國家。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在房租、工資、社保成本上在亞洲地區已經名列前茅,往日的優勢不在,而東南亞國家成本卻還未明顯上升。因此,此時日本企業不再對華增加“成本尋找型”投資,轉而投向東南亞是必然的。

未來日本對華投資將逐步恢復,轉向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

在談到未來日本對華投資的走勢是,倪月菊指出,如果日元貶值趨勢繼續的話,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仍將處於下降通道之中。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成果的逐步顯現,日本企業會從中國未來的發展中尋找到新的機遇,增加新的投資,特別是對高技術領域、精密儀器等領域的投資。

倪月菊認為,隨著中國全方位開放戰略的實施,未來將會加快服務領域的開放力度,這也將給日本服務業進入中國創造良好的機會。在經歷幾年的投資下滑后,日本的對華投資將逐步恢復,並步入平穩上升通道中。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