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本地震已過去幾天了,本次地震造成40多人死亡,熊本縣有1400多棟建筑被徹底損壞,還有1300多棟建筑處於半損毀狀態。雖然地震震級不低,但全縣被損毀建筑佔比有限,這才沒有導致大規模的人員傷亡。熊本地震展現了日本在災難面前的“堅強”與“脆弱”。
記者近日在熊本縣採訪時注意到,歷史名跡熊本城受損嚴重。但熊本縣的大部分城市建筑沒有明顯損毀痕跡,在地震中倒塌的主要是一些老舊的鄉下建筑,山體滑坡也導致一些山區建筑損毀。
在震度達到7(震度相當於中國的烈度,日本震度最高級別為7)的熊本縣益城町,一些新建筑“毫發無損”,但大量老舊建筑成為地震中最脆弱的部分,包括熊本縣宇土市有半個世紀歷史的市政府大樓最終也沒能逃脫被震毀的命運。
日本總務省一項調查表明,日本8707個各級政府辦公樓中,隻有約四分之三符合現行的抗震標准(震度5強至6強),像宇土市政府大樓這樣不符合現行抗震標准的老舊建筑在地震中會成為極大的安全隱患。而新建建筑必須符合《建筑基准法》《建設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抗震標准。
不過,在此次地震中,沒有出現校舍損毀的情況,學校成為人們避難的“諾亞方舟”。在熊本地震災區約有17萬人離家避難,其中很多人都選擇來到學校和體育館等公共設施避難。據日本媒體報道,由於當地財政緊張,熊本市政府不得不把財政支出優先安排到校舍改造等方面。
此次地震也嚴重影響了熊本乃至九州島的交通運輸,熊本機場連續多日停運,九州新干線至今未能完全恢復,部分高速公路關閉、道路損毀和交通堵塞導致災區物流不暢,一些避難所物資運送不及時,超市出現食品短缺。交通問題也導致當地不敢貿然允許志願者前來救災,救災人力嚴重不足。此外,至今不斷的余震導致大量民眾長期滯留避難所。
日本有媒體質疑稱,熊本震后的這些“混亂”是沒有認真吸取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教訓。熊本縣數十年沒有發生大的地震,因此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防災意識相對薄弱。
日本明治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市川宏雄說,地方政府之間應及時共享應對災害的經驗教訓,防患於未然。熊本縣在這方面做得是否到位值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