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舉行了會晤。安倍晉三是2016年首位訪俄的七國集團成員國領導人,訪問是在七國集團繼續對俄實施制裁的背景下進行的。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5月11日報道,中國上海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馬斌認為,安倍訪俄旨在強化日本在國際政治舞台的地位,彰顯該國的國際影響力。
日本媒體援引陪同訪問索契的日方代表團中的高級消息人士稱,安倍提出了對俄經濟八點內容合作計劃,其中包括在遠東工業發展、能源開發、配備日本技術現代醫院的建設、俄羅斯工業多樣化等領域的合作。
馬斌表示,安倍晉三訪俄提出一系列經濟合作與政治動議著眼於推動領土問題解決、深化經濟合作,並強化日本在國際政治舞台的地位,彰顯該國的國際影響力。
馬斌指出,從政治角度,由於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交惡,尤其是美國、歐盟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系更陷入僵局。在這個背景下,日本首相安倍訪問俄羅斯,一方面,可以實現西方對俄關系的“破冰”之旅,為俄與西方關系提供溝通渠道;另一方面,還可以體現日本外交的獨特性,彰顯其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他繼續說道,從經濟角度,安倍提出的八項經濟合作主要是在遠東地區,這些項目符合俄羅斯長期以來推行遠東開發的意願。比如,在遠東地區建設港口、機場、醫院等基礎設施,修建緩解交通壓力的設施等等,而且修建天然氣液化工廠能夠強化俄日在能源領域合作,符合俄羅斯在亞太地區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戰略利益,也是日本長期參與俄遠東地區能源開發的結果。
馬斌稱,此外,安倍訪俄的另一目的是推動俄羅斯與日本在解決“領土爭端”方面有所進展。兩國領導人在2013年的會晤中曾就推動“領土爭端”解決有過較為積極的表態,但是,隨后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系因烏克蘭危機陷入僵局,這一進程被打斷。
馬斌表示,此次訪問和與俄總統會晤是此前過程的一個延續。如果俄日兩國領導人就推動“領土爭端”的解決釋放出積極信號,這對擱置多年“領土爭端”的解決來說是一個進步。
據悉,2013年3月末,俄日領導人在莫斯科舉行過會晤,當天共簽署了18項文件,其中至少15項是經濟類協議。會晤后普京與安倍在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將就締結和平條約恢復聯系”,但重啟談判“並不意味著明天就能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安倍表示雙方同意了重啟談判並加快談判進程,希望與普京建立個人互信,坦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