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俄羅斯衛星網
最近,原本正在回暖的日韓關系面臨跌回谷底的風險。
從“回暖”到“速凍”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1月7日消息,韓國市民團體在南部釜山日本總領事館前的人行道上設置了象征慰安婦的少女像。這是繼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前后,韓國方面在日本使領館前再次設置少女像。對此,安倍政府除了採取一系列對抗措施外:臨時召回大使長嶺、釜山總領事森本康敬﹔釜山總領事館職員暫停參加釜山市相關活動﹔中斷旨在恢復金融危機之際與韓國互換美元等貨幣的貨幣互換協議的磋商﹔推遲日韓高級別經濟磋商。
這與此前雙方大為熱絡的互動形成強烈反差。2015年12月底,日韓兩國政府就援助慰安婦達成了協議,雙方關系出現明顯的回暖跡象。日方同意在不撤走首爾日本大使館前慰安婦少女像的前提下,以治愈金名義提供10億日元給韓國。
此外,兩國政府於2016年11月底簽署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協定簽署后,日韓雙方不必經過美國便可迅速進行情報共享。韓聯社稱,韓日為進一步深化兩國軍事合作邁出了一大步。
“日本顯然反應過激”
“日本對待此事顯然反應過激了。”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分析:“此次設置慰安婦銅像實屬韓國原慰安婦相關團體和民間組織的自發行為,而非政府層面的決定。日本企圖通過高壓政策來迫使韓國政府做出讓步隻能適得其反。”
事實上,老傷口再次被揭存在多方面原因。“最主要是2015年底,日韓兩國決定‘最終’、‘不可逆轉’地了斷慰安婦爭議僅屬政府層面的共識,而韓國民眾對於日本並未從法律層面做出道歉和賠償的行為極為不滿。”周永生說:“其次,朴槿惠彈劾事件后,韓國民眾和反對黨對日韓共識的反對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在野黨在韓日慰安婦協議達成一周年之際敦促廢除屈辱性協議,要求就該協議再次協商。
共同社甚至評論稱,日本政府錯估了形勢。朴槿惠時期的韓日關系確實取得了過去多年都未實現的進展。然而,時移勢易,隨著朴槿惠彈劾事件出現,韓日關系所取得的成果面臨被清零的風險。
兩國關系“命數”堪憂
“要說日本對韓國政府徹底失去信心似乎為時尚早。”中國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研究員江新鳳分析稱:“近年來,日本由於政治、經濟和安全上的需要,始終將韓國視為爭取的力量。”
“安倍政府對韓國採取強硬態度顯然是看到了韓國政府的亂局和軟弱的態勢,料定韓國政府處於內外雙重壓力之下難有作為。”江新鳳稱:“這是日本一貫的強勢心態。至於未來兩國關系如何,仍要看韓國方面及周邊國家的反應。”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稱,對日本政府為抗議韓國民間團體新設慰安婦銅像而召回駐韓大使表示遺憾。並強調,盡管兩國面臨難題,雙方政府都應以互信為基礎,持續發展兩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