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姊妹艦武藏號在五個月前的萊特灣海戰中灰飛煙滅,在1945年4月7日那天,正急速奔赴沖繩的大和號戰列艦已然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最強”戰艦。不過,這艘被視為“大和魂”之象征的巨艦即使是在其服役的最后一天,也沒能取得任何值得一書的戰績。在九州西南方向的坊之岬沖,這艘當年花費了日本年度總預算4%的戰艦在葬身海底前僅僅擊落了3架美軍戰機,甚至就連中彈數也與同輩的武藏號相去甚遠:在萊特灣,后者身中44發炸彈、9枚火箭彈和25支魚雷后才告沉沒,而大和號僅中“區區”19彈即告不支,“天一號作戰”未成而與2600名士兵沉入大海。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者,於此為甚。
然而,不論是在航母派和巨艦派進行激烈爭論的二戰前,還是在和平安穩的七十年戰后歲月中,日本人對“大和艦”的看法總是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在批評者看來,這艘耗資甚巨的戰艦不過是“巨艦重炮主義的妄想”,早在二戰當中,它就因為很少投入戰場而被戲稱為“大和豪華旅館”。1987年,大藏省主計官田谷廣明還不忘在新干線整修預算聽証會上將大和號從墳墓中拉出來鞭撻了一番:當時,反對修建青函隧道的田谷將其與大和號、伊勢灣開拓工程並稱為“昭和三大蠢物”,一時引得輿論大嘩。然而,另一方面,很多日本人對於大和號這一迎風破浪的“符號”仍然念念不忘。時至今日,在紀念展廳和宣傳冊中還常常將其描繪為當時最強大的戰艦,和零式戰機並列為日本工業技術的結晶與瑰寶。動漫作品《宇宙戰艦大和號》(后改編為真人電影)無疑就是這種難以抹去的“自豪感”的體現,劇中新開發的“大和號”宇宙戰艦正是從大和號戰列艦沉沒之處破海而出、直入天際,毫不遮掩地展現出一派所謂的“山櫻落去復盛開”的“大和心”。
無疑,這兩種大相徑庭的看法至今仍然共存於當代的日本社會之中,相對而言,后者的擁躉可能還要更多。2009年,在大和艦的出生地廣島縣的吳港,當地政府和工商協會還共同成立了“大和艦打撈准備委員會”,並就是否應當打撈起遺骸廣泛征求意見。反饋的結果是60%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希望在打撈后將其供養起來,而另外40%的人們則表示還是讓它靜靜地長眠海底為好。可想而知,一旦打撈起大和號,其殘骸絕非會僅供遺屬憑吊之用。參照1979年從愛媛縣久良灣打撈紫電式戰機的先例,到頭來難免會將其粉刷一新,再送入博物館供游人觀瞻。以東鄰的一般心態觀之,大和艦的龐然船體一旦再次浮出水面,想必也不會被用來自曝其短,屆時如織游人的所見所感,恐怕也與70余年前大和艦試水時歡呼雀躍的日本國民差別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