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政治熱點

日本安保法案提三新名詞 關鍵“事態”難以服眾【3】

2015年07月27日16:19  來源:京華時報

何為“重要影響事態”?與“存立危機事態”如何劃界?安倍政府未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此次安保法案中的另一關注點是《重要影響事態法案》,它是現行《周邊事態法》的升級法。《周邊事態法》1999年通過,立法目的瞄准日本周邊出現一定狀況時,日本自衛隊能向美軍展開后勤支援等軍事活動,但規定后勤支援的范圍限於“日本本國領海領空領域和日本周邊的非戰斗區域”,且支援對象實際限定為美軍。

“重要影響事態”則拋棄了“周邊事態”中限定的地理范圍和外軍對象。根據定義,“重要影響事態”指“海外發生威脅到日本和平與安全的事態,對此事態放任不管的話,或許將發展到對日本的武力攻擊”。用“重要影響事態”替代“周邊事態”,將使日本自衛隊向美軍等外國軍隊提供支援的范圍從日本周邊擴大到全球規模,從而實現安倍政權人士和日本媒體所稱“自衛隊能到地球任何一個角落活動”的目標。

對於何為“重要影響事態”?與“存立危機事態”如何劃界?安倍政府同樣未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這裡同樣存在一個“黑洞”,即南海問題。5月28日的國會審議中,當被問及“重要影響事態”的可能地理范圍時,安倍稱,事態有各種各樣,“在南海,某國在填海造地”,暗示存在適用“重要影響事態”軍事介入南海問題的可能性。6月1日,曾在民主黨政權出任外相的玄葉光一郎質詢時再將安倍一軍,“假如,圍繞南沙群島,中國和菲律賓發生武裝沖突。美國根據美菲互助條約站在菲律賓一邊。中國或有可能在南沙海域布水雷。這種事態是不是能算存立危機事態,或者重要影響事態”。

安倍逃避了給出明確答復,但防衛大臣中谷元在同一天的答辯中聲稱,自衛隊在南海執行哨警任務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而在之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中,中谷元更是坦言,對日本來說,南海是重要海上交通線,日本將“不斷根據日本周邊局勢和日美間的協商,研究在南海推進日美防衛合作”。

“灰色地帶事態”

通過一系列安保法,安倍政府把軍事安保政策大轉換具體落實到了立法層面。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