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宮崎駿、鈴木敏夫同高畑勛三人,自80年代一起在吉卜力工作室制作了不少令觀眾難忘的動畫。 資料圖片。
誰是真正的觀眾
也許,宮崎駿生錯了年代。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現代文化是蒼白無力、淺薄而虛假的,因此向往那個綠色植物覆蓋大地的年代。由此來看,生長在昭和時代是宮崎駿的痛苦,因為人類“打著發展經濟旗號,摧毀了山川河流”。
這個堅定的環保主義者,每次畫大海,都會感到悲傷,因為他不得不在海中畫滿垃圾。想必,這便是宮崎駿隱晦的悲慟,他的力量是有限的,平時生活中,隻能保証工作室300米以內區域的衛生環境。
“這條線以外再有垃圾,那就忍了吧,”他說。
除了反戰、“反垃圾”,宮崎駿還反核。他曾經穿著標志性的背帶褲,胸前挂著“拒絕核”的藍色牌子,走在街頭,這一形象也被登載在吉卜力官方雜志《熱風》的封面上,廣為流傳。
宮崎駿曾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專訪時直言不諱地說:“我認為我們應該立刻停用核電廠,因為那已經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老舊系統。”
在日本,核問題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國家,不少人“談核色變”,主張逐漸減少社會對核能的依賴,從而實現“無核”社會,但也有人認為,“去核”必然會使日本電力供需矛盾凸顯。
日本雜志刊登宮崎駿打出反核標示的照片。 資料圖片。
2011年3月,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大量放射物泄漏。在這次災難中,相比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悲愴,核泄漏帶給人們的是一種不寒而栗的恐懼。
福島核災的發生,更加堅定了宮崎駿的反核立場。他多次痛批為了自身利益支持發展核電站的人,“我已經反核四十年了,在這四十年中,那些支持核電的人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勢力,控制大家的思想,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還在吉卜力工作室外懸挂了一個長布條,號召日本電影界抵制核電。
宮崎駿的反核立場遭致不少人的憎恨和抵制,有電視台甚至禁播他的電影。不過,當被問到如何看待這些反對聲音時,年過七旬的大師毫無畏懼之情,隻將耳邊的各種聒噪當作“浮雲”。
“石原慎太郎看了我的電影后,完全無法理解,孩子們卻一看就懂,到底誰是真正的觀眾呢,再清楚不過了,”老人笑著說。(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劉莉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