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經濟聚焦

日本改革滯后凸顯經濟軟肋

2016年07月04日14: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本政府宣布延緩提高消費稅已經過去多日。目前看,這一舉措不僅沒有給日本經濟帶來任何正面效應,反而令日本財政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日本在2014年有過延期增稅的舉動。當時政府承諾,“除非發生雷曼沖擊或‘3·11’大地震事件”,增稅決不再延。今年6月1日,日本政府以“經濟為先”、世界經濟面臨巨大風險為由,再度延期提高消費稅,此次延期或令安倍政權“自食惡果”。

首先,增稅延期將造成日本社保改革計劃嚴重受阻。2014年4月,日本消費稅由5%上調至8%,帶來8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4日元),成為改善社保狀況的重要財源。而此次2%的增稅預計也有4萬億日元的增收,因此,政府早就做出安排:除需要用3萬億日元填補依靠發行國債支撐的社保窟窿之外,其余的稅額將專項用於補貼低年金收入者、擴大年金體系覆蓋率,以及貼補看護保險費。但是,增稅延期打亂了這些既定的部署。

其次,正在實施的經濟改革也將因此遭受沖擊。迄今為止的經濟改革已取得部分成就,如失業率降至3.2%,近乎完全就業水平﹔企業部門經常利潤等經營指標屢創新高,2015年底上市企業整體資產超過840萬億日元。但是,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佔比將近六成的個人消費卻一直萎靡不振。難道是增稅阻礙了消費增長嗎?相對而言,歐洲各國的消費稅率普遍更高,況且日本最初引入消費稅也沒有阻止其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增長。因此,人口老齡化及年輕人消費意願下降,恐怕是消費長期低迷的主因。技術創新、重建財政以及完善社保體系才能提振消費,而這些領域的改革,恰恰都是“安倍經濟學”的軟肋。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