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媒稱安倍“顧及了中方”,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黃大慧15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這其中確實有中國因素,但安倍考慮更多的是美國和韓國。在中韓因“薩德”問題關系降溫的情況下,他不希望和韓國在歷史問題上節外生枝。不過黃大慧說,這不代表安倍及日本右翼的立場和歷史觀發生了改變。今年日本戰敗紀念並非整年,但他們仍然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心意”。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15日在靖國神社看到,許多日本人打出的標語或者賣的書籍以反對中國或批評中國為主要內容。日本最大右翼團體“日本會議”當天也在現場擺攤賣書。一名售貨員對記者說,“日中關系越來越緊張了。很多時候,隻有用戰爭,才能改變國家與國家的關系,所以,日本要修改憲法。”“日本會議”在日本全國有大約3.8萬名會員,安倍新內閣的19名閣僚裡,有16名是其會員。記者在現場感觸頗深的是,每當中方批評日本政要“拜鬼”的行為時,他們常常說“這是日本的民族、日本的文化或者是日本的一種傳統”。但顯然,這種所謂的“傳統”變味了,一些日本人將靖國神社和與中國為敵聯系在一起。
15日,日本政府在位於東京的日本武道館舉行了“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天皇夫婦、安倍出席,參加者還有眾參兩院議長等各界代表、全國戰歿者遺屬,共約4900人。明仁天皇在致辭中說:“回顧過去,在進行深刻反省的同時,深切希望戰爭的悲劇不再重復。”朝日電視台說,去年,天皇在該儀式的致辭裡首次寫入“深刻反省”,今年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共同社說,和過去3年一樣,安倍沒有像歷代首相那樣提到對亞洲的加害和反省,隻說“將謙虛面對歷史,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貢獻”。安倍也未使用“不戰誓言”一詞。《朝日新聞》稱,安倍通過“絕對不能重復戰爭悲劇”的表述,表明不戰之意。由二戰戰歿者遺屬等組成的日本“和平遺屬會全國聯絡會”15日舉行集會,組織代表西川重則表示:“日本對亞洲做了什麼?雖然我們是遺屬,但不能忘記加害一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