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政治熱點

安倍對俄外交甩出大牌【2】

2016年09月06日14:48  來源:文匯報

東京力推對俄外交,除如上經濟意圖之外,另有深遠的戰略涵義:牽制中國、抵消中國輻射區域及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影響力﹔扭轉日本在中俄日關系中的矮化地位,減小對美外交過度傾斜,逐步實現戰略自主、外交獨立,進而服務於日本的“地球儀外交”,力爭實現與安理會“五常”平起平坐。

但主觀願景與現實之間還有頗長距離。其一,水流而山不轉。莫斯科掌控談判主導權,不致隨東京起舞,為發展經濟而拿領土做交易﹔其二,華盛頓緊盯日俄牌局,擔憂安倍草率出牌,干擾對俄制裁大局,故而不時加以“指導”﹔其三,安倍心知領土問題是難啃的骨頭,應有徐圖之准備,對日俄關系“高走”開局已很滿意。

日俄展開外交博弈,牽動大國歐亞大陸地緣格局波動。因為日俄關系的變形或破局,關乎美日歐的政策協調、美日俄的關系調整、美俄中的格局重塑,以及中俄日關系的再平衡。緣於此,相關國家對日俄關系走近皆有借力打力、為己所用的心思。

美國為維持歐亞力量平衡,有借力日本,隔離中俄的戰略考量。日本近俄遏華,與美國地緣戰略契合。隔離中俄、防彼結盟———被美日“清楚地確定為重要同盟利益”(語出美國智庫涉華報告)。俄羅斯基於“東方外交”之需,頗願借助對日關系轉圜,破解西方經濟制裁,加大對東北亞、東南亞的經略,拓展亞太外交半徑。

正是日俄關系破局蘊含的復雜關聯,致使這組關系發展受到各方的羈絆和阻力。總之,受制於大國地緣政治格局,日俄建立戰略互信、搬走“領土”大山任重道遠。兩國關系有變形無破局,呈現走走停停、磕磕絆絆的特征。(陸忠偉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院長)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