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晚上,作為淘寶網某日本零食代購店老板,劉洋心裡一直徘徊著4個字:大勢已去。
他原本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收看中央電視台“3·15”晚會,可還沒看到一半,他的心就涼了半截。節目曝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早已禁止從日本受核輻射影響地區進口食品,然而產地在禁令范圍內的多款日本食品,卻還是出現在一些海淘網站和線下體驗店的貨架上,包括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卡樂比”麥片。劉洋售賣、食用這款麥片已經一年多了,看直播時手邊就有一包。
節目還沒結束,劉洋的手機就持續響起“叮咚”聲。當天夜裡,這家平時每天隻有幾百位顧客的店鋪收到了上千人發來的消息,有人質問自己上周買的一款日本巧克力產地是哪裡,有人在吃完食品后要求退款,還有人直接開罵:“把有核輻射的東西賣給同胞吃,你還有沒有良心!”
劉洋和店裡3個客服人員“最初沒怎麼敢回復,隻能乖乖退款”。幾天來,這家店鋪的成交金額基本為零,而退款金額已經達到約3萬元,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幾乎在一夜之間,日本“網紅麥片”就徹底在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等國內大型跨境電商平台上消失了。打開另一些知名日本食品品牌的天貓國際旗艦店,最先出現的是一長串白底黑字的“原產地証明書”,店內產品已經全部下架,隻留下“銷量超××億”的豪言壯語和“請等著我,馬上回來”的山盟海誓。
劉洋暗地裡曾經不止一次地捫心自問:“我真的在害同胞嗎?”
地震造成的福島核泄漏事件,已經過去6年。而這次引起公眾關注的,不僅是核輻射是否影響了食品安全,還有貿易進出口流程、國家對進口食品的監管等問題。
他們代表了一種聲音——管它有沒有問題,我不吃不就行了
“核輻射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是肯定存在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幾乎喊了出來,“食用受到核污染的食品如果達到一定劑量,就有可能出現各種急慢性病,例如免疫系統受損、代謝功能降低、臟器受到損害等。”
也有專家認為,那個“一定劑量”僅通過食物很難達到。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副教授楊祎罡的研究方向是核技術及應用,他認為,被空氣和水稀釋后,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已經降得很低,再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餐桌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裡氏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由於冷凝器失去動力供給,反應堆就像被持續加熱的高壓鍋一樣爆炸了,造成核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
從那以后,原本被鎖在日本核電站裡的放射性物質銫和碘就順著空氣和水進入了地球的生態圈和食物鏈。沾著放射性物質的氣溶膠顆粒就像煙霧一樣迅速在空氣中擴散。部分放射性物質順著地表水和地下水滲入土地,匯入洋流,進入動植物內部,再進入人類的身體。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快慢不一,有的隻存在幾秒,有的卻可以存在幾十萬年。
2013年,日本厚生勞動省陸續發布通知,宣布福島縣及周邊地區生產的谷物、禽類、水產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含量超標,對其採取限制銷售措施。而隨著原子核的衰變,泄露出的核輻射也一直呈指數下降。
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發出的射線被稱為“本底輻射”,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雲無心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日本2014年輻射超標的食品比例已經非常低,到現在,可以認為福島地區出產食品中的輻射已經恢復到了事故前的水平。
“我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充滿輻射的環境中,一束陽光、一碗面條、一根香蕉,其實都有輻射,只是都在正常的范圍內。”楊祎罡說,“日本核輻射地區生產的食物也是這樣的,就像在一個充滿噪音的環境中大喊一聲,並不會引人注目。”
這個“量”的尺度究竟在哪,科學界尚存在爭議,對中國科學家來說,最難逾越的障礙是無法接觸相關基礎數據。劉洋想給自己一個答案。他沒看到產品對人體可能產生危害的數據,因此相信自己“並沒有害同胞”,甚至為了打消顧客的疑慮,在鏡頭前直播“吃麥片”。邊吃邊問:“你信了嗎?”
許多人依然表示不會再購買這款麥片,他們擔心食品安全,更怕添上心理負擔。“不冒險”是共同原則,包括朱毅和楊祎罡,也包括相當一部分居住在日本的人。他們代表了一種聲音——管它有沒有問題,我不吃不就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