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经过网友投票,人民网日本频道与日文版日前联合评选出了“2013年中日经济十大新闻”。从这次评选出的中日经济十大新闻看,两国都处于举步艰难的状况。中日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很强,但政治上的不尽如意,让这种互补不仅没有得到发挥,而且离心力变得越来越大。
不用有什么专业知识,中日双方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日商家尝中日关系苦果,抱怨日政客让生意难做”(十大新闻的第一条)。而这个苦果在12月26日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像癌细胞一样,会在2014年不断滋生,治疗起来有相当的困难。
生产力的发展,让我们身边的商品变得十分的丰富。购买某些商品,一方面需要的是其使用价值,但有不少和得到某种消费上的满足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的产品,难免脱离其国家影响。包括安倍首相本人在内,参拜靖国神社的主要目的在于挑战中国及世界舆论,显示出日本在对待侵略战争问题上与国际社会的格格不入。日本一些评论家认为,安倍外交以包围中国为主要特点。这在2013年已经表现得十分强烈,年底对靖国神社的正式参拜,彻底将中日关系推入严寒。
人民网的读者在选取2013年经济方面的十大新闻时,自然关注到“日系车企命运取决于中日关系”(第五位)。尽管“日系车市场日趋回暖后劲不小”(第六位),但这只是对安倍参拜前的一种感觉。应该说,到2013年11月,日系汽车在中国基本上都恢复到了2012年9月发生涉日游行前的水平,日系各企业纷纷准备在元旦及2014年1月底的春节,举办大型推销活动。但安倍首相通过包围中国的外交及年底参拜靖国神社,让日企的希望落空。经济为政治承担风险,2014年这个趋势似乎难以改变。
日元汇率在2013年下调18%,如此快速地让汇率贬值,在中国读者看来就是“日元放水”(第七位)。这在经济上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不过日元汇率的下调,尚未增加日本的对外出口,只是让日本在国外的投资收入,在兑换成日元后突然上涨了18%,让企业获得了计划外的一个很好的收益。安倍经济学希望能在2013年物价上升2%,这个目的尚未实现,但进口原材料的上升,必然带来物价的提升,这样的通胀对日本经济不一定有多大的好处。日元汇率下调的恶果,将在2014年逐步出现,并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日经济的互补性不言自明。日本的环保、节能、医疗、护理、教育等完全能够在中国找到新的商业机会。“中日合作共推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研讨会在京开幕”(第九位)、“日本中药发展值得中国借鉴”(第八位),是中日经济互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互补应该在今后非常艰难的中日关系中,发挥出增进相互理解的作用。(点评 陈言/日本产网站CEO、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2013年中日经济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4> 在日本买房VS租房是个问题
<5> 日系车企命运取决于中日关系
<6> 日系车市场日趋回暖后劲不小
<8> 日本中药发展值得中国借鉴
<10> 海尔发展迅猛冲击日本家电业地位
(责编:实习生、张璐璐)
中日经济交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