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内的安保议题暂告一段落。失去了民心,对安倍政府来说并不算什么。作为近年来日本政坛权力最大的政治人物,加之刚刚连任自民党总裁一职,安倍似乎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即便民愤汹涌澎湃。
安倍又把目光放在了外交上。这几天,他正好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9月26日上午,安倍与一同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德国、印度及巴西的首脑召开了会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四国首脑就向联合国成员国做工作、加速推动实现“有意义的安理会改革”达成了共识。会议提出改革应在一定的期限内取得进展,决心在明年秋季结束前得出具体成果。
四国集团(G4)提出的“有意义的安理会改革”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捆绑入常”方案,在具体方案上,其现在释放出来的信息与2005年G4提出的方案基本一致。它们希望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从5个增至11个,也就是除了G4之外,剩下的2个分配给非洲国家;另外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从10个增至14或15个,其中1至2个分配给非洲。
然而,10年前G4面临的“入常”障碍仍然存在,它们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地都遭遇其所在区域大国或者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反对,这些问题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有的甚至还在恶化。如今,即便为了赢得非洲国家的支持,而专门给非洲留出两个“入常”席位,但其做法能否够奏效仍是个未知数。
联合国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安理会扩容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只是比较受人关注而已。然而,联合国改革这么多年来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主要还是各国无法在改革议题上达成全面共识。因此,G4设立时间表希望在明年秋季结束前取得具体成果显然有些过于冒进,这种“逼宫”式的行为方式并不能给它们带来所期待的成果。
按照正常程序,安理会改革首先需要相关机构或国家向联大提交一项改革方案,并获得联大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在这个基础上,选举新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与此同时,由于涉及到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需要修改联合国宪章才能实现,因此联大还必须通过修改宪章的决议。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这个方案有一票否决权。即使最终获得通过,还需要得到联合国成员国的批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现每一步都十分艰辛,几乎没有在任何给定的条件下完成改革目标的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G4抱团十多年以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
对日本来说,新推出的安保法案,无视周边国家的忧虑,已经造成了它在亚太地区非常被动的局面。而目前寻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会加剧人们对其既有的负面心理认知,这并不能为其国际形象真正加分。日本外交真正的方向应该在哪里,它需要有清晰的判断。(黄望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