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本频道>>中日经济交流网>>政治热点

唐家璇:促进友好交往,开创和平未来

2016年09月27日16:2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27日电 第十二届北京—东京论坛今日在东京开幕。论坛的主题是“面向世界及亚洲和平与发展的中日合作”。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日两国应早日克服困难,携手合作,追求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繁荣稳定。演讲全文如下。

促进友好交往,开创和平未来

——在第十二届“北京一东京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16年9月27日

尊敬的福田康夫前首相阁下,

尊敬的明石康先生,

尊敬的蒋建国先生,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出席第十二届“北京一东京论坛”。时隔四年在东京见到各位老朋友,我感到十分亲切。去年,论坛在两国主办方精心规划下,步入第二个十年新发展期。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面向世界及亚洲和平与发展的中日合作”。这一主题契合两国关系现状及其对外影响,富有深刻涵意。中日作为亚洲和世界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冷暖变化,始终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进程。中日关系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日两国应早日克服困难,携手合作,追求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繁荣稳定。

同事们,朋友们,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和秩序加速演变,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危机频发,一些国家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局部动荡与冲突此起彼伏,可持续发展、恐怖主义、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难民等诸多全球性挑战上升。在上述背景下,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大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更大责任,承载着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更高期待。

近些年来,受种种因素影响,中日关系不断遭遇艰难险阻,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至今仍未完全回归正常发展轨道。这种不健康状态影响中日合作,延缓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牵动地区和平稳定。大家常讲,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事实上两国关系变化的影响早已超越双边范畴,不同程度地向地区和国际社会传导,两国各界均应对此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今天我愿结合多年对日外交经历,就如何发展中日关系同各位分享几点感想,以便共商共勉。

一一发展中日关系,要遵守共识,维护政治根基。中日间既有历史感情纠葛,也有现实利益矛盾,十分复杂敏感。这就需要我们始终秉持历史责任感和长远战略视野,立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牢牢把握两国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正确方向。中日关系历经几十年发展,双方已达成四个政治文件等重要纲领性文件,为两国关系发展确立了政治“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既然“规矩”立起来了,我们就要按“规矩”办事,确保两国关系始终不“脱轨”。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同安倍晋三首相举行双边会见时强调,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压舱石”,2014年年底双方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是两国关系改善的“安全阀”。双方应该恪守有关原则和共识,管好老问题,防止新问题,确保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不动摇。做到这些,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就有了根本保证。

一一发展中日关系,要端正认知,形成良性互动。正确的认识引领正确的行动。近年来,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也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如何看待中国发展的热议。有人担忧中国会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无论是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还是“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都体现了我们寻求和平发展、巩固睦邻友好的一贯目标。无论是为应对全球变暖作出减排承诺,还是在国际维和中积极作为,都表明了我们融入国际体系、承担大国责任的坚定决心。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展现了我们坚持开放包容、分享发展红利、谋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思维。一言以蔽之,中国的发展带给亚洲和世界的决不是威胁,而是利好和机遇。

日本是中国最大邻国之一,两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我们重视中日关系,致力于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愿望是真诚的,这一点没有任何变化。中国发展不会挤压日本生存发展的空间,已经并将继续给日本发展带来红利,反之亦应如此。希望日方能同我们相向而行,客观认识中国发展,抱定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将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关于“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表态反映到政策上,落实到行动中。

一一发展中日关系,要继承传统,弘扬友好理念。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和“中日不再战”是战后中日关系的起点,也是两国独特友好传统的思想动力之源。无论时势如何变化,战后中日关系起点不能忘,中日友好理念不能丢,中日友好大旗不能倒。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我们应抓住重要历史契机,推动中日关系稳定改善发展,同时也应立足重要时间节点,思考未来中日友好的前进方向,关键是适应时代发展,充实友好新的内涵,赋予友好新的生命力。在此进程中,双方要努力实现互助、互信、互谅、互鉴。

互助是要大力发扬中国汶川大地震和日本东北大地震期间,两国人民相互支援、共度难关的宝贵精神,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难题,坚持同舟共济,联手应对。互信是要本着忧患和危机意识,着眼弥补互信缺失的短板,坚持不懈构建下一代之间的理解和信赖关系,为延续世代友好打下基础。互谅是指本着平等精神,坦诚沟通交流,切实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所在,为两国友好清除障碍,而不是人为制造问题和干扰。互鉴是指两国在历史上曾通过友好往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新时期应进一步借重对方优势和特长,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同事们,朋友们,

运筹中日关系,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立足现实,同时面向未来。就当前而言,双方应妥善管控、处理好新旧矛盾,同时脚踏实地地推进务实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关系持续稳定改善发展。我愿就此提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是正视历史渊源。中日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友好是主流。两国有源远流长的辉煌人文交往史,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战争记忆,也有近几十年双边关系的长足发展。历史是中日共同资产,我们应在历史中继承传统,挖掘共同思想文化财富,巩固友好交流的人文纽带;应在历史中反思汲取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避免悲剧重演;应在历史中传承伟大精神,缅怀两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珍惜当今中日关系的发展成果,进而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是维护和平海洋。中日隔海相望,这片海域理应成为双方合作的试验田,而非冲突对抗的角斗场。在国际海洋权益受到聚焦的大背景下,中日围绕涉海分歧不时突出,给两国关系带来干扰。在东海问题上,双方应着眼大局,遵守有关谅解和共识,通过对话求同存异,通过机制管控危机,通过合作共享利益,切实防止和规避冲突隐患,确保有关海域和平稳定。在南海问题上,带有政治意图的炒作和介入只会使问题复杂化,希望日方支持直接当事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

三是拓展互利合作。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应加强合作,履行责任,做地区和世界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双边层面,双方可以节能环保、财政金融、社保医疗和高新科技领域为重点挖掘合作潜力。地区层面,双方应着眼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自由贸易进程,促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双方还应规避恶性竞争,探讨第三方合作。国际层面,双方可加强协调,围绕应对气候变暖、能源安全、反恐等课题开展互动,扩大共同利益支撑点,为其他国家发挥示范效应。

四是扩大国民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目前两国国民感情疏远的现状令人担忧,这对双方各界的引领责任提出了现实课题。同时也要看到,只要双方积极创造条件,两国民众双向往来的巨大潜力将得以释放,中日关系就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国民交流”时代。双方要趁势而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地方和草根阶层的交流,举办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交流活动,培养更多的民间友好分子,引导更多民众关心支持中日关系,为中日关系改善夯实社会基础。

同事们,朋友们,

“北京-东京论坛”是宣传、研讨和促进中日关系的重要舆论平台。在当今信息化和“全民媒体”新时代,媒体舆情变化牵动着国民感情,影响着中日关系气氛,同两国关系改善息息相关。在座诸位都是各界精英或公众人物,有不少人直接来自新闻报道界,你们的主张和意见对两国民众认识中日关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衷心期待论坛和与会人士秉持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勇于担当,引导正气,传播客观积极声音,提倡理性智慧思考,推动中日关系激浊扬清,不断扩大两国关系中的积极和有利因素。

最后,请允许我对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为本次论坛召开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衷心祝愿第十二届“北京一东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编:周欣一、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