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就此解讀,此次日本政府或起用“知華派”人士,可能是日本政府認識到要准確把握中國“脈搏”、對華溝通要做到有效率、有效果,任命真正了解中國和中日關系的“中國通”大使還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從歷史經緯還是從現實情況看,中日關系都有其獨特性和特殊復雜性,而日本政府此前試圖把對華外交與對其他國家外交“同質化”處理,效果並不好。現在看來是重新回到了任用中國問題專家為大使的傳統路子上。在丹羽大使之前,比如阿南惟茂、宮本雄二等駐華大使,都是知華派人士。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王泰平研究員認為,現任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是2012年上任的,到現在已經四年了,日本大使任期一般三到四年,這是一個正常的輪換。應該說派一個長期從事對華外交的官員來中國,有利於溝通和處理對華事務,但從歷史上來看,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
王泰平說,橫井多次在中國工作過,當過駐上海總領事, 在駐華使館當過公使。讓長期從事對華外交的官員擔任駐華大使,主要還是為了便於開展對中國的工作,也體現了日本對中日關系的重視。
在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周永生教授看來,日本政府若進行這一任命,第一是重視中國,第二,是想搞好中日關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