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政治熱點

專家:美日韓軍事結盟是危害東北亞安全的“毒劑”

2016年03月18日16: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3月7日,美韓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關鍵決斷”和“鷂鷹”聯合軍演拉開帷幕,約有1.5萬美軍和30萬韓軍參加。演習首次啟動了“5015作戰計劃”,假定半島出現緊急情況時,美韓對朝鮮領導人以及核、導彈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今年1月6日和2月7日,朝鮮相繼進行核、導彈試驗,這給美國增強東北亞地區軍事存在和推動美韓日軍事結盟提供了絕好借口。美軍最先進的“斯坦尼斯”號核動力航母、核潛艇、4架B-2隱形轟炸機、12架F-22“猛禽”戰斗機已在半島周邊完成威懾性部署。

此次朝鮮半島核導危機,美國主導了美日韓的對朝政策協調,一致輿論譴責、推動經濟制裁和對華外交施壓。韓國軍方提出要同美國和日本進行更加緊密的安全合作。半島局勢多年來始終波詭雲譎,此番美日韓是否會推動實質性的多邊軍事結盟正在考驗東北亞的安全格局。

美日韓軍事合作各有打算

1951年美日簽訂《美日安保條約》,1953年美韓締結《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美日、美韓軍事同盟正式形成。冷戰時期,美日、美韓軍事同盟主要是防范蘇聯、中國和朝鮮。冷戰后,亞太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與潛力的地區之一,但在傳統安全領域,朝鮮半島的冷戰積怨至今仍在威脅東北亞安全。

同時,亞太地區還面臨著自然災害、跨國犯罪、恐怖主義、網絡、環境、能源和糧食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亞太地區需要建立制度性的框架安全機制來應對紛繁復雜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

近年來,美國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在亞太地區積極推進雙邊軍事同盟的網絡化,名為構筑所謂“亞太安全共同體”,實為鞏固美國在亞太的主導地位,遏制新興大國崛起。由於亞太政治版圖的碎片化,美國在亞太地區沒有類似歐洲北約的集體安全合作機制。在東北亞地區,美國的軍事存在主要依托美日、美韓兩個軍事同盟。

由於日韓未建立正式的軍事合作關系,美韓、美日同盟難以彼此呼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存在。因此,美國一直不遺余力地推動日韓開展多邊軍事交流與合作,建立以美國為首的多邊集體安全機制,如成立了“美日韓高級政策協調會”,定期舉行美日韓外長會議,協調三國對朝立場﹔擴大“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事演習”的范圍,深化美日韓聯合軍演的力度等。

本世紀以來,朝鮮半島安全形勢持續惡化為美日韓加強軍事合作提供了契機。金大中、盧武鉉時期奉行的“陽光政策”失敗后,李明博政府開始向通過三國結盟強化自身安全的政策轉型。2012年6月29日,韓國國防部突然宣布與日本簽訂《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雖然迫於國內民眾壓力,最后一刻取消簽署協議,但表明了韓國政府逐漸調整軍事戰略,展現出強化與美日軍事合作的意願。這一方面有助於韓國協調三方對朝軍事立場,達到相互制約和多方牽制朝鮮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於韓國周邊環境安全。

日本為實現“政治大國”和“軍事正常化”的戰略目標,近年來在解禁集體自衛權、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推進安保法案建設等方面動作頻頻,急於尋求美國的支持和韓國的理解。日本把改善和深化日韓關系作為實現其大國地位的突破口。

在日韓歷史問題上,日本不惜放低身段,取得后者諒解。2010年《日韓合並條約》簽署100周年,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就歷史問題專門向韓國道歉,取得了韓國的好感。在現實問題上,日本同樣堅決站在韓國一邊。朝韓炮擊延坪島事件發生后,日本強烈譴責朝方,並表示今后要加強與美韓兩國的通力協作,強硬程度勝於美韓。

日本前外相前原誠司在接受韓國《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希望與韓國在安全保障領域結成同盟關系”。此言一出,引發激烈猜測。日本外務省立即表態否認前原說過“希望建立日韓同盟”,但承認“日韓強化在安保領域的合作很重要”。

在軍事合作方面,日本重視加強與韓國的軍事聯系,雙方就長期交換軍事人員、艦隊互訪、觀摩演習和交換早期防空情報達成了一系列協議,雙方軍事關系逐步由美國主導的間接合作向直接合作發展。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