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網)
二、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的國內和國際成效
對照日本文化軟實力戰略意欲對內提振國民的自信心、對外提升日本國際形象的目的,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的成效,可以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分析。
從提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情況來看,可以說近幾年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極大地鼓舞了國民。特別是自泡沫經濟崩潰以來,在號稱“失去的二十年”裡,雖然經濟未見起色,但日本人對其歷史、自然、社會和文化的自信心非但未因經濟不景氣而悲觀失望,反而可以說是信心倍增。這一點,從日本內閣府大臣官房新聞室每年所做的關於日本人社會意識的連續輿論調查結果就一目了然。特別是從2009年日本政府在文化戰略文件中明確提到要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以來,伴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等舉措的出台,日本人對自身文化的認知度、認可度的確都有了顯著提升。
此外,從一些媒體的輿論調查數據來看,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對世界的影響力很大。例如,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英國廣播公司(BBC)與《讀賣新聞》聯合對33個國家的國家形象進行輿論調查的結果顯示,在17個對國際社會具有重要影響的主要國家和國際機構中,德國獲得正面評價最高,為59%﹔日本與歐盟並列第二,同為53%,美國為46%,中國為41%。2016年1月20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公布全球“最佳國家”排名,前十名依次為德國、加拿大、英國、美國、瑞典、澳洲、日本、法國、荷蘭、丹麥。名列第七的日本是唯一的亞洲國家。通過以上調查數據,亦可見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對國際社會影響之大。
三、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的啟示
通過以上對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的特點與成效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加強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不僅要重視有形的文化資源,更要挖掘無形的文化資源。目前學界關於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的研究,大多關注的是那些有形的資源,如文化藝術作品、動漫等大眾文化娛樂產品等,而缺乏對無形的軟實力資源建設的關注。從研究的角度言之,今后既要拓展對有形資源的研究,更應加強對無形資源的研究,尤其要加強對其針對不同受眾對象活用軟實力資源的舉措和成效的研究。為將我國的文化資源轉變為提升國家形象的軟實力,我們需要耐心細致地研究受眾的文化理想、交換模式、情感模式、思維方式等特點,有的放矢地推介我們的文化軟實力資源。同時,在推介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國民性的發掘和有針對性的推介。
當然,除了借鑒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的有益經驗之外,還應該對其借助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曲解歷史的傾向提高警惕。日本文化軟實力戰略肩負著雙重任務,對內要能夠提振國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對外要能夠提升日本的國際形象。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近年來出現了日本政府意欲利用文化遺產等資源,通過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來模糊侵略歷史、美化日本國家形象的傾向。總之,日本在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過程中採取諸般手段化解其在國際社會的負面形象,很容易混淆視聽,達到風化過去侵略歷史的目的,值得警惕。(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張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