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供本網特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建立在《日本學刊》2016年第2期發表《試析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的特點與成效》(全文約1.5萬字)。
日本的文化軟實力戰略很少因執政黨更替、內閣變換而出現大的變動。政策的連貫性使其文化軟實力戰略日趨完善,將文化資源轉化為軟實力的舉措得以精細化。發掘文化資源,構建軟實力,對內提振民族自信心,對外提升國家形象,是戰后歷屆日本政府主要施政目標之一。
一、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的特點
無論是在發掘文化軟實力資源的理念和舉措方面,還是在對文化資源的權力轉化方式上,日本都獨具特色。
在理念方面強調固本開源,注重發掘獨特性文化資源。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日本的“酷日本”計劃上。
在建設舉措上,日本注重與時俱進地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及制度保障。迄今為止,日本政府出台的與打造文化國家相關的法令總計613個,制定了發掘不同領域的文化資源的舉措。而且,對很多相關法律能夠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
在權力轉化方式上注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採取以軟性吸引方式影響和改變其他行為體的觀念與言行。日本在向海外推介文化軟實力資源產品時,不僅會對推介對象國的經濟狀況、政治狀況等做細致的調查,而且尤其會注重對其國民性進行周密的調查分析,然后才會決定將什麼樣的產品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投放。
從3D動畫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大陸熱播與日語年度流行語“爆買”的誕生可以窺見日本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成效。
《哆啦A夢·伴我同行》海報(資料圖片)
3D動畫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
該電影2015年5月28日開始在中國大陸上映,首日票房收入即高達2708萬元人民幣。至2015年6月26日首映活動結束,約一個月的票房累計達5.3億元,僅次於2011年上映的《功夫熊貓2》(6.1億元),並遠超在日首映期間的4.2億元。哆啦A夢這隻“藍胖子”漫畫形象首次被介紹給中國觀眾,是1991年央視第二頻道播出的動畫片《機器貓》。其后,百變神通的哆啦A夢逐漸深入人心。有文章分析《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大陸受歡迎原因時指出:“看著《哆啦 A夢》長大,現已為人父母的家長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又一次走進《哆啦A夢》,又一次與這隻可愛的機器貓相遇,又一次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哆啦A夢》裡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已經成為“八〇后”一代人心中難忘的記憶。該部電影的成功,就在於它延續了之前動畫片的故事情節、角色設定和藝術手法,抓住了一代人的回憶。因此,也有日本媒體期待《哆啦A夢:伴我同行》能為中日關系“再吹暖風”。
令人注目乃至詬病的赴日中國游客瘋狂購物現象
2015年12月1日,描述赴日中國游客瘋狂購物現象的“爆買”一詞斬獲當年流行語大獎。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增強,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日本的社會和經濟,實質上也客觀地印証了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之成效。據報道,僅在2015年2月春節期間赴日旅游的中國游客就達45萬人,其間消費金額高達1140億日元(約合59億人民幣)。據日本政府觀光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訪日總人數1341萬3467人,其中,中國大陸訪日人數為240萬9158人。2015年外國人訪日總人數有了大幅度增長,達到1973萬7400人,創歷史新高。其中,僅中國大陸訪日人數就高達499萬3800人,是2014年的2倍還多,也創了歷史新高。
日本在將文化資源轉化為軟實力以提升國家形象的成功案例還有很多。毋庸贅言,日本文化軟實力資源,不僅包含有形的傳統文化、現代藝術等,還包括體現了無形的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國民特性、特點的發展模式等。但自從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被中國超越后,便很難再見到既往的以“日本型”“日本式”等命題的文章發表,似乎日本經驗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然而,2015年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大陸的熱播,以及“爆買”一詞斬獲流行語大獎等社會現象,無疑再次凸顯了日本文化軟實力對中國的影響。
如果說,日本文化軟實力對經濟獲得飛躍發展的中國的影響尚主要停留於文化的器物和精神層面,那麼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則已經波及制度文化層面。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報道,2016年1月18日,緬甸中央銀行在仰光啟用實時電子清算和結算系統,即央行網絡服務(CBM Net)系統。該系統代替了緬甸過去的手工清算和結算方式,將成為緬甸各家銀行日常運營系統。這一系統原型是日本央行的“日銀NET”結算系統,日本政府力爭借此將金融基建技術推向海外。CBM Net的上線將有可能為日本控制緬甸金融大數據,掌握緬甸產業發展趨勢、項目狀況等進而佔據緬甸國民經濟的制高點提供便利。再加上日本有意軟性地影響具體實施經濟規劃管理的緬甸官員,這意味著日本對緬甸經濟的未來發展將可能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