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希望災難那一頁盡快翻篇,但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現實,以什麼樣的出發點去處理善后。
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從國際上講是其缺乏道義與責任感的表現﹔從其國內來講,意在逃避各種政治壓力,避免影響日本形象,尤其是擔心外界質疑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否安全可靠。
的確,國家形象、食品安全、觀光影響、核能政策、醫保負擔、公害訴訟等,日本政府要擔心的東西不少。但任何一個,都不應成為“天機不可泄露”的理由。
在如此重大、影響深遠的核事故面前,無論對於受影響的國民還是國際社會,日本都沒有理由選擇避重就輕。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專家肯·比塞勒就直言,未來應有國際調查委員會或國際科學家對事故影響展開長期研究,尤其需要獨立的第三方調查。斯捷潘年科也認為,從日本方面暴露的問題來看,國際社會似有必要研究制定一項監督跨國界重大事故信息披露的標准。
出於政治或其他任何目的而無視災難,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福島之問”,日本仍欠世界一個答案。( 新華社記者劉石磊 楊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