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經濟聚焦

“安倍經濟學”正令日本中產階級消失?【2】

2016年05月30日15:48  來源:新華網

【“鐵飯碗”沒了 大家都是臨時工】

日本戰后能建成中產階級龐大的社會,終身雇佣制功不可沒。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企業效益嚴重下滑,在經濟界要求下,日本政府修改法律,犧牲勞動者利益,允許企業雇佣非正式員工,拋棄終身雇佣制等日本職場傳統。

進入本世紀后,非正式員工數量連年遞增。厚生勞動省的統計顯示,2014年度,非正式員工達1962萬人,約佔全部勞動者的37.4%,較1995年增加900多萬。

宇都宮指出:“和正式員工相比,非正式員工的工資僅是其約一半,無晉升機會,在各方面遭受不公。一旦企業效益不好,他們就會馬上被解雇。”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時,日本企業非正式員工大批被裁,被迫流落街頭,引發嚴重社會危機。當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就要求日本政府解決非正式雇佣橫行問題。

日本共產黨宣傳部長植木俊雄說,安倍政府上台后,非但不致力於改善這一問題,還在2015年再次強行修改相關法律,進一步為企業雇佣非正式員工提供方便。

【提高消費稅 社保負擔轉嫁民眾】

隨著日本老齡化加劇,日本政府社保負擔連年增加,每年需增加約1萬億日元支出,才能維持現有社會福利水平。

2014年,以彌補社保開支缺口為借口,日本政府將消費稅稅率上調3個百分點。政府稅收增加約5萬億日元,但安倍政府隻肯撥出5000億日元用於每年增長的社會保障支出,剩下的5000億日元缺口通過降低各項社保標准或增加民眾負擔等所謂“陣痛改革”堵上,造成民眾在醫保、養老金等福利制度上的負擔進一步加重。

宇都宮表示,近年來,日本政府一直在將社保負擔推給民眾,並將稅收負擔從高收入群體轉嫁至低收入群體。他說,近30年來,日本政府一直對大企業和富裕階層實施減稅,對老百姓增稅。

以企業利潤為征收對象的法人稅稅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約50%下降至目前的不到30%,未來安倍政府還考慮進一步下調。日本個人所得稅採取累進稅制,最高收入群體的稅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75%,降至目前的45%。而消費稅是一種對全民征收的稅種,收入越低,實質稅負越高,提高消費稅造成低收入群體生活更加艱難。

而令宇都宮感到驚訝的是,安倍政府一方面減少社保支出,一方面卻大力增加軍事開支。安倍政府上台后,日本國防費連續4年上漲,突破5萬億日元大關。

【“失去”的年輕一代】

在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步入“失去的30年”。如今的日本年輕人,似乎也成了“失去的一代”。

文部科學省的調查顯示,受貧困家庭增加影響,2012年,日本大學生助學貸款申請率增至52.5%,而在1996年,這一數據是21.2%。這背后是日本政府對教育支持的嚴重不足。

經合組織2015年底公布的統計顯示,日本對教育機構的財政支出佔GDP的比例僅為3.5%,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一。

因就業環境惡劣,不少大學生畢業后,隻能找到非正式工作。統計顯示,20歲至30歲群體非正式員工佔比高於平均水平。因工資低,很多大學生無力償還助學貸款。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統計,2013年約有33萬畢業生拖欠貸款。

宇都宮說,自殺已成為20歲至40歲日本年輕人排名第一的死因。“如今的日本社會,已成為一個年輕人無法擁有希望、擁有未來的社會。”他說:“日本社會的現實,和安倍那些漂亮的口號相去甚遠。”(記者沈紅輝,編輯林晶,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