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物
致力拉近與民眾距離
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畢業於日本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系,1952年11月被立為皇太子,次年代表日本參加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儀式。
1959年,明仁與富商之女美智子結婚,成為第一位與平民通婚的日本皇室繼承人。1989年,明仁在父親裕仁天皇去世后繼位,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平成”。
外界看來,明仁天皇在繼位前后一直致力於拉近皇室與普通民眾的距離,這一點與其父親在位時期有明顯區別。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1991年,日本南部長崎縣雲仙岳火山持續噴發,致使數以千計民眾撤離。明仁天皇探訪緊急避難中心民眾時,被媒體拍到跪在地上與民眾交流,當時引起輿論嘩然。按照先前的慣例,與天皇對話的人都不允許與天皇有眼神交流,更不用提握手等身體接觸。
1992年,明仁天皇訪華,成為首位訪華的日本天皇。 據新華社
■專家分析
不願成全安倍
新華社前駐日本記者劉華說,天皇講話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他明確表達了退位意願,而且講明了不打算採用攝政方式。
按照慣例,日本天皇講話一向用語曖昧,但這一次,在拒絕攝政可能性上卻表達清晰。劉華認為,這意在消除未來退位過程中的各種變數,主觀上避免其意願被安倍政府利用﹔客觀上,也迫使日本政府開始啟動修改《皇室典范》的工作,而修改工作需經歷復雜的國會審議和討論,會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修憲進程。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認為,明仁天皇珍視二戰后的和平憲法,但眼下安倍等右翼勢力推動修憲,天皇雖無力阻擋,但也不願意自己在位時讓安倍實現這個目的,因此選擇退位,實際上是表明“自己不願與安倍政權扯在一起的態度”。
劉華說,明仁講話的第二個值得關注點是,他多次提及“憲法”,強調天皇根據現行憲法隻具“象征”地位,“沒有參與國政之權能”。“明仁的這一表態在政治上無懈可擊,又堵死了右翼和保守勢力未來利用天皇復活國家神道教、再度‘神化’天皇的可能性,”劉華說。
在日本,天皇雖然不能公開表達政見,但他反對極右勢力修憲、反對扭曲歷史認知的立場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日本法政大學教授趙宏偉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在歷史問題上,明仁天皇其實一直在給試圖否認侵略歷史的安倍政權默默施加輿論壓力。
“明仁最近幾年隻要有發言機會,一定會講到歷史問題。去年他在講話中還特別提到1931年以來日本的戰爭歷史不能忘記,正是在那一年的9月18日,日本開始侵略中國,”趙宏偉說,鑒於天皇在日本社會的威望和影響力,這些表態都構成對安倍政權的壓力。
“日本慶應大學名譽教授山田辰夫說過:日本現在其實有兩派——天皇派和安倍派,”趙宏偉說,他認為天皇這次講話意義很大,后續對日本政治的影響值得關注。據新華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