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本频道>>中日经济交流网>>政治热点

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2】

2015年08月18日13:48  来源:经济日报

二、从日本的北、南进决策看中国抗战的地位

一些西方二战史学者刻意贬低中国战场地位,把中国战场看作太平洋战场的附属,但事实表明,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集中了海、空精锐军力,但就战争的基本目标、战略地位诸方面考察,中国仍是东方战场的重心,日军主要战略目标在于侵吞中国。

日本由北、南并进的国策方针指引,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全国性抗战,挫败了日军速战速胜企图。日本军部制定出《昭和13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方案》等方略,实施全面的对华战略封锁。日军的进攻锋线缠绕着中国运输线,转向东南亚半岛,意图实现包抄之势。1939年,德国大规模进攻波兰,此举极大刺激了日本的战争胃口。此后两年多时间内,日本军政高层一直摇摆于北进苏联远东地区、南进东南亚及西太平洋的战略选项之间。最终结果是,为掠取战争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日本于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

期间,日军曾面对中国正面战场的冬季攻势,以及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的百团大战。1940年7月27日,大本营联席会议制定《伴随世界形势发展之时局处理要纲》,强调:“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德军大举进攻苏联后,军部北进派一度抬头。但是,参谋总长杉山元强调:“目前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7月2日御前会议决定:“依然向着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

10月16日,东条英机组阁,最终确立“总体战”独裁体制,规定“向南方发展,以分断从背后支援重庆政权使其抗战意志愈加增长的英美势力同重庆政权之联系,这是促进事变解决的极为必要的措施”战略大方向。作战部长田中新一说明:“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之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

上述决策环节表明,日本在侵华战争危局中之所以放弃北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对英美宣战,是为困兽之斗,关键之处在于中国军队和人民的顽强抵抗,打乱了其既定的战略计划,在中国战场陷入困境。亦如日方战略家的分析:“对华战争的指导,已被降低到把命运寄托在南方的从属地位,丧失了本来的性质,最后只好放弃对华战争的指导。”中华民族的戮力抗战,从根基上挫败了日本的战略企图。

三、太平洋战争获胜与战后秩序确立中的中国作用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同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关系更为密切,摆脱了长期以来单独抗战的不利局面。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1941年12月底至1942年1月,英美两国华盛顿“阿卡迪亚”会议决定,调整对日战线,成立中国战区。中国战区统帅负责指挥中、泰、越等地区的联合国军队。这就将中国的抗战与美国的远东战略联系在一起,密切了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之间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战场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主战场。

1942年元旦,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规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国率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43年11月18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12月3日公布《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等诸项国际原则。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炉边谈话中指出:“英国、俄国、中国和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

在二战结束前后以及联合国建立的过程中,中国实际上发挥了世界四强国之一的重要影响作用。中国提出的和平道义与法制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中国坚决支持朝鲜半岛摆脱殖民统治,参与盟军的战后审理,支持琉球群岛的联合国委托管理等等,为战后东亚与世界和平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且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责编:袁蒙、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