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本频道>>中日经济交流网>>文化采风

一个月内三部日本动画内地上映 打情怀牌淘金有术【2】

2016年11月29日16:59  来源:人民网

引进动机

发挥“鲇鱼”效应搅热市场

要知道,2013年和2014年,内地银幕连续两年都看不到日本片的影子。去年也仅引进《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和《哆啦A梦》剧场版。今年形势剧变,一口气涌进众多日本影片,变化不可谓不大。

“这也是中国电影主动出击、求变的表现。”蒋勇认为,当内地影市步入调整,今年最后俩月进口片的引进力度远超以往。“目的是为了搅热市场,发挥‘鲇鱼’效应。不能单单考虑到国产片的制作、放映,还要考虑国内院线的效益,不能说银幕数增长了,每块银幕的效益却下降了。”在他看来,明年将重新谈判进口片名额指标,此举也算是提前开启预热。

在影评人韩浩月看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分账大片名额实在紧张,内地影业公司越来越倚重以买断、打包的形式低价买入国外影片。“最近两年尤为明显。”他说,虽然国内一再提倡银幕要多样性,其实还很不够,类似《长江图》这样的诗意电影,市场依然反应冷淡。“大家的欣赏习惯还是没能从大片里走出来,很多人会盘算一下,影片的特效制作是否值得到影院尝鲜。”

至于缘何偏重动漫影片,韩浩月认为,这与真人电影、现实题材类影片在当下遭遇瓶颈不无关系。“即便像好莱坞大片,除了《变形金刚》尚能以‘一招鲜’拥有不错的观众基础外,绝大部分影片已很难预测它的票房走势。”他分析,全球观众对电影的认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由以前偏重文化、思想,开始转向单纯娱乐,影片越来越迎合某种情绪,包括怀旧、童年记忆,而这正是动漫片最为擅长的。“日本电影这些年依然保持比较高的质量,而我们的创作开始跑偏,市场也走向畸形,可以说是自己主动丧失了部分阵地。”他说,日式动漫依靠情怀把这块失地给抢占了。

创作反思

日漫抢滩国产动画“失地”

(责编:周欣一、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