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許多民意測驗往往被某些陰謀家所利用,借助民意的嘴巴散布錯誤主張。這不是民意錯了,而是民意被踐踏、被歪曲,有些媒體則充當了歪曲民意的工具。
日本安倍政府圖謀把自衛隊改成國防軍,否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有媒體認為,安倍有民意壯膽,70%以上的支持率讓安倍右翼之心騷動起來。還有媒體斷言:“安倍晉三上台后在國際上遭到批判,在日本國內的民意支持率卻很高。”這些媒體混淆了民粹主義與民意、極端民族主義與全民意志的界限,勾勒的是一幅迷離詭異的日本輿情幻影。
媒體的輿情誤導:眾意=民意?
輿情分析主要是分清社會存在幾種輿論,各種輿論是什麼性質,它們的主張是什麼﹔透視民意測驗的數據,對社會輿論的演變及其后果作出判斷。有些媒體對當前日本輿情的分析和報道,渾然陷入日本的輿論盲區,把民意和眾意混為一談,不能不產生輿情誤導。
眾意是指縣區及其更大社會空間中25%-60%以下的人數所持有的一致意見,在一定社會空間總是同時有兩種以上的眾意。而民意則是更大社會空間中60%-70%以上人數的一致意見,即大多數人的意見,對某個社會問題隻能有一種民意。
當前日本社會正處於各種輿論沖突的爆炸期,無論對修改憲法第九條、參拜靖國神社,還是對釣魚島、慰安婦和美化侵略歷史等問題,都存在尖銳的意見對立。大體有三種輿論:一、右翼勢力的輿論,意見堅定的人數約350萬,即使高估支持他們意見的人數達到3000萬,在日本1.2億多總人口中也不過佔30%的比例。二、抵制右翼立場的輿論,總人數遠遠超過3000萬。三、處於中間狀態的輿論,即處於“失語”形態的“沉默的一群”,多是暗中抵制右翼輿論的人,在公開場合不表達自己的看法。不言而喻,日本大多數人不贊成右翼輿論,右翼輿論隻能是一種眾意,不能與民意混為一談。
公意是正確的“合適的意見”,而眾意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以安倍、麻生集團為代表的日本極右輿論,作為復活軍國主義的一種眾意,體現的是皇權史觀和民族霸權主義,妄圖再度發動對外侵略,這同日本的民意水火不容。
今天,在日本經常可以看到標榜“尊皇”、“打倒國賊”的右翼與力主“反對參拜靖國神社”、“反對安保條約”的左翼輿論對峙的場面。2013年5月1日,東京約4.2萬人在代代木公園舉行日本全國工會總聯合會集會,反對修憲。日本富士電視台稱,修憲話題不僅在日本各黨之間激烈爭論,在日本民間非議也很強烈。日本《讀賣新聞》曾發表評論認為,盡管極右勢力標榜自己是愛國者,但日本民眾通常將其以害國者視之。某些媒體忽視日本社會輿論的對立和較量,對日本民意的現狀缺乏全面認識,對日本輿情的報道不能不產生錯覺。
![]() |
(責編:實習生、張璐璐)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