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經濟聚焦

大眾之后的三菱困局:德日汽車品質神話破滅【3】

2016年04月29日13: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神話破滅

德國、日本乃至歐美汽車通常是很多人心目中技術先進、工藝精湛、性能出眾、耐用性好的代名詞,雖然這些車之間還有高下之分。不過,隨著丑聞的先后曝光,或許這樣的光輝形象也會在一些人心中悄悄發生變化。

事實上,汽車行業中國際品牌的造假行為似乎並非隻在少數企業存在,也並非隻在小企業存在。

據報道,《綠色汽車雜志》曾有綠色汽車獎的獎項。大眾旗下的汽車也曾獲得過這一獎項。但是這個獎項最近廢除了。人們開始認識到一個騙局在左右著以往的購車行為。美國大概580000輛大眾汽車,全世界大概1050萬輛大眾汽車,根本就不“綠色環保”。大眾的“排放門”就揭示出作弊軟件能使汽車在排放測試中減少排放,但是汽車一旦上路該裝置就不再起作用,致使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水平高達規定的40倍。而多年來,大眾偽造的生態友好廣告充斥著媒體,麻痺著人們的神經。可以說,排放們事件是大眾將近80年的歷史上遭受的最嚴重的名譽受損。大量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或者富裕的原告覺得他們被所熱愛的品牌故意欺騙了。由於這次形象掃地,人們甚至評論大眾公司有丑聞和鑽法律的空子的歷史,只是在此之前每一次都逃脫了可怕的后果。人們指責大眾擁有巨大的力量,至少在歐洲,似乎永遠不必覺得抱歉,大眾作為一個准國有實體長期凌駕於監管機構之上。人們認為大眾汽車由一種無情、自負的文化推動。

另以三菱汽車為例,2000年三菱汽車曾爆出刻意隱匿安全記錄和客戶投訴的問題。四年后,三菱汽車承認事件涉及更廣泛問題,且存在長達幾十年。這在當時是日本最嚴重的汽車召回丑聞。2000年和2004年,三菱汽車兩次因隱瞞車輛缺陷記錄和客戶投訴信息而被曝光。該公司在長達數十年間未向日本國土交通省報告汽車安全隱患問題,而是選擇私下修理和調整存在缺陷的汽車零部件,受到廣泛關注和批評。這次則未能再躲避調查。

此外,近一些的事例顯示,2014年11月美國環境保護署和司法部稱,因夸大燃油經濟性,同屬於現代汽車集團的現代和起亞汽車繳納1億美元民事罰款,並被罰沒2億美元的監管信用額度。這在當時被稱為是因為虛報油耗問題,美國政府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此外,兩家公司還被要求投入5000萬美元進行內部整改。現代和起亞都是美國的知名品牌。

2015年9月,寶馬 X3被曝柴油版車型在排放檢測中超標。德國汽車司機協會的一項測試顯示,除大眾外,雷諾、日產、現代、雪鐵龍、菲亞特、沃爾沃、福特等多家汽車制造商的柴油乘用車也存在尾氣排放超標問題。盡管德國聯邦機動車運輸管理局(KBA)近日完成對該國柴油汽車的排放測試,得出的結論是:大眾集團是唯一在柴油汽車中安裝作弊軟件的汽車制造商。

媒體援引德國交通部長多布林特的話說,德國當局在審查各個車款汽車排放量測試的過程中,發現汽車制造商利用其他技術“提高”引擎效能,卻導致廢氣排放量提高。多布林特說,大型制造商包括大眾、奧迪、保時捷、歐寶等已經同意召回其所生產的63萬輛汽車,這些車輛的廢氣排放系統都不達標。看來這些問題並不在偶然。

為了挽回聲譽和形象,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選擇了巨額賠償,以達成和解,不過形象修復之路恐怕仍很漫長。(記者 周武英)

(責編:袁蒙、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