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首座中韓“慰安婦”少女雕像落戶首爾街頭。(新華社發/姚琪琳攝)
你知道“8·15”嗎?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因為,答案一直銘刻在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
從這一天起,“8·15”成為一個象征。它宣示了正義者的勝利和侵略者的失敗,更提醒戰爭始作俑者正視歷史,深刻反省侵略罪行,不再重蹈軍國主義覆轍。
又是一年“8·15”。
面對同樣的問題,曾經的侵略者日本,給出了一個怎樣的答案?
媒體:反戰大於反省
非節點性年份,又恰逢裡約奧運會,第71個“8·15”,日本媒體的關注度明顯不如去年。
15日上午,在日本最大的資訊網站之一雅虎主頁上,勉強與“紀念”戰爭相關的新聞,隻有一條“首相向靖國神社獻上祭祀費”。國內政治一欄,幾乎全是政客參拜靖國神社的報道。
主流媒體的報道一如既往地集中在籠統模糊反思戰爭殘酷性、突出受害事實上。保守媒體更是不遺余力地為首相安倍晉三的錯誤歷史觀洗白,並鼓吹日本擺脫戰后體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