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伍佰的歌曲《挪威的森林》,里面没有一句歌词跟挪威有关、跟森林有关。后来才知道,他是看了村上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心存感动才写了这首歌曲,当然歌曲的内容跟书毫无关联,没有为什么,只是单纯的喜欢。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村上春树。
几乎是同时,很多人都在讲这个作者和他的书,好奇的我逆向地找来了他的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吟》,那是一本短篇小说,记忆里至今深刻的还是开篇的一句话“各种各样的人赶来向我倾诉,然后浑如过桥一般带着声响从我身上走过,再也不曾返回。”一语道破现实的残酷——谁都不是谁的永久,他们来了他们又走了……他的文字细腻,镜头感极强,读他的文字有一种在房间里架上摄像机的感觉,你的眼就是那机器,光阴慢慢地变化,人物慢慢地移动,让文字在脑海里瞬间变成了画面!这与之后的《1973年的弹子球》风格类似,清新、小文艺,透过文字,你能感觉村上在告别他的海边故乡以及过往的记忆。而此刻的你也在告别回不去的旧时光。
有时候喜欢一段文字,真像伍佰说的那样,没有为什么,只是单纯的喜欢。
就好比几米的画,好比岩井俊二的电影,又或者王家卫以及村上春树,这些人都有一种类同感,这种类同感使他们的作品出现了一种符号!而这种符号在某一刻正好击中且吸引了一群同样拥有这种感觉的人。所以,那么多的孩子追着村上的书籍,一本又一本。他们彼此看见彼此的内心和影子,他们是一类人。他们也许都爱写诗,爱写小说,也许爱画画,也许爱看电影,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即使是旁人也能远远地看出来。
网络上有位书评人说得特别好,“如果你们是一类人,那感觉就像你终于赶到了车站,可列车却已开走,你无处可去,但,又舍不得离开。没有下一班列车了,于是,你们一个,两个,三个,慢慢和那些赶不上列车的人聚集在一起,也许就席地而坐,聊起天来,村上的小说就是这样的东西,淡淡的,不是很严谨,想到哪说到哪……”大概这也是人们喜欢村上的原因之一。
当然,绝不仅仅体现在这一点上。
他本身就是许多小资、文艺青年的追捧对象吧。64岁的大叔,照片上的模样远比实际年轻,他拥有着自己永葆青春的秘籍,像你所看他书里的人物那样,他一直吃着简单的低脂食物,早睡早起,并热爱长跑……而其他的爱好也令追随者痴狂,比如在家中收藏了6000多张音乐唱片;酷爱电影,曾经在一年时间内看完200部电影,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喜欢住在像故乡一样的海边所以爱买海边的房子……一个典型的小资派,只是与小资们又有所不同,他最大的优点是不张扬。所以即使在他第五次离诺贝尔那么近,即使之前年年被抛弃之后,他仍会选择不发一言。
对读者而言,他写他的书,你看他的书,你们彼此相通,其他真的没有多大关联了! (马丹)
(责编:实习生、张璐璐)
中日经济交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