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本频道>>中日经济交流网>>中日万象

“慰安妇”受害者:“我想在活着时,听到日本的道歉”【4】

2017年06月02日16: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周三示威”为什么能坚持25年?

尹美香告诉本报记者,一是因为“慰安妇”受害者们从未言弃。已故的姜德京奶奶当年在被查出肺癌晚期后,一到周三,仍坚持要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参加集会。到了现场,她站不住,只能坐在那里,“呼呼……”喘着粗气,表情痛苦异常,集会结束后再立刻返回医院。姜德京奶奶曾说:“如果我因为痛,就这么倒下了,日本就以为我会放弃,所以我一定要去。”

二是因为韩国社会为受害者发出的“呐喊”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要求日本政府承认强征“慰安妇”的罪行、真诚道歉并进行法律赔偿。韩国社会不再冷嘲热讽,而是逐渐“承认”她们的存在,“我们以你们为傲”“你们坚持活下来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

“把奶奶们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晓。即使她们含恨离去,也要守护她们的人权,恢复她们的名誉。”尹美香说,问题一天不解决,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韩国艺术家金运成、金曙炅

一把“空椅子”,传递多少情

2011年1月的一个周三,经首尔光化门广场向着仁寺洞方向,韩国艺术家金运成在急匆匆地赶路,途经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一群人正在集会,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前排。

“从金学顺奶奶站到公众面前至今,20年了,问题仍没解决,奶奶们还在抗争,我们要为记录这段残忍的历史做点什么。”金运成夫人金曙炅说。

设计、打底、贴泥、塑形、铸造,再到搬运、设立,夫妻俩忙活起来。2011年12月14日,第1000次“周三示威”举行的那天,第一座“慰安妇”和平少女像屹立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门前。身形娇小的“少女”身着韩国传统服装赤古里,参差的短发、紧握的双拳、赤足点地……身下,碎石铺设出奶奶的身影,上面嵌着一只蝴蝶象征着“重生”。

对从韩国中央大学雕塑专业毕业的这对伉俪来说,“如此痛苦的创作还是头一遭”。金曙炅告诉本报记者,第一次贴泥做胚子,就用了3个月时间,她一边琢磨雕塑细节,一边想象着少女们受害的经历,创作过程中,那种死亡一般的恐怖经常突然袭来,让她忍不住哭泣。

此后,源自这对夫妇之手的6种形态的50余座少女像,走遍韩国的釜山、光州、大邱、济州等城市,也走进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德国。

从最早设计石碑起,日本政府就开始通过舆论等对这对夫妇施压。“日本的干涉反倒对艺术家的感情是一种刺激”,少女像最初的设计稿中,少女的双手轻轻叠在一起,以呈现少女被强征前的青涩与纯真。如今,为表现少女勇敢站出来作证、抗争战争加害者的决心,少女像的双手紧紧攥成两个拳头。

尽管压力重重,金运成夫妇仍动力十足。他们不断接到韩国民众打来的电话,希望再设立新的少女像。冬天,民众自发用厚厚的帽子、围脖、手套等把少女像裹得严严实实;雨天,雕像又会被披上雨衣,打上雨伞遮护……金运成夫妇说,作为艺术家,看到作品被挡住,虽有点惋惜,但这种“社会美术”,承载的正是韩国民众对受害者们满满的爱和鼓励。

(责编:张璐璐、张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