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視 頻|政治熱點|經濟聚焦|中日投資|科教信息|展會資訊|企業動態|文化採風|中日萬象|圖 片|留 學|熱 評

現在位置:中日經濟交流網>>中日萬象更新:2014年09月09日17:01

專訪社科院學者劉志明:中日傳播應避免商業民族主義

本期人物:

劉志明,男,1962年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畢業后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1989年-1991年在日本一橋大學進修和從事合作研究。1995年-1997年任日本神戶大學副教授,1998年任日本國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1998年8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工作,任傳媒調查中心主任、中國輿情調查實驗室首席專家。共主持國內外輿論調查、傳媒調查上百項。主要學術成果有:《電視學原理》、《廣告傳播學》、《中國傳媒與日本形象》、《中日傳播學》、《中國輿情指數報告2013》、《中國新聞年鑒》(傳媒調查卷)等。

記者手記:

此前在採訪其他人的時候,當問及初到日本有哪些不適應、發生過什麼尷尬事時,總能聽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但劉志明老師則是一個例外,他的回答是“基本沒有”。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經濟剛剛起步,日本處於泡沫經濟的巔峰時期,在中日差距最大的時期來到日本,問及這種差異帶來的心理負擔時,劉老師的回答依然是“基本沒有”。談到當時的留學感受,劉老師說的最多的是“真心實意地學習”,或許就是當時對未知的渴求淡化了對其他不適的記憶。“真心實意”普普通通的幾個字,我卻從劉老師那裡感受到的是純粹的謙遜。

採訪實錄:

記者:您是什麼時候去日本留學的?當時中日兩國間的交流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劉志明:1989年到1991年的兩年間。嚴格的說,不算是正式留學,屬於公派進修。當時的中日關系處於一個轉折期。從改革開放到1988年的10年間,可以說是中日關系的“蜜月期”。兩國的經貿合作、政治關系都很密切。民間國民感情也處於歷史最好狀態。從日本做的各種輿論調查結果看,在80年代,半數以上的日本人對中國抱有好感,最高時達70%以上。1988年中國也做了第一次對日好感度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喜歡日本和討厭日本的基本持平。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兩國相互肯定的時期。但從1989年開始,由於國際環境的變化,兩國關系出現冷卻與惡化的趨勢。

(責編:任石、張璐璐)

DV大賽

中日熱點點評更多>>

  1. 繽紛水母世界

        在香港海洋公園山頂纜車站旁有一座以水母為主題的展館...【詳細】

  2. “大黃鴨”與游客見面

        近日,2013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霍夫曼正版“大黃鴨”在京展示...【詳細】

  3. 3D地畫群亮相長春街頭

        一組惟妙惟肖的3D地畫亮相長春街頭,讓大量市民逛街的同時也體驗到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所帶來的刺激與樂趣...【詳細】

  4. 環球金融中心舉辦“蠟筆小新展”

        2008年10月正式啟用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今年舉辦開業五周年慶祝活動...【詳細】

主編推薦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