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威公司租給日本大同公司的“新太平”。 資料圖
追索伊始
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的接收大員們紛紛從后方飛抵上海,將大批由日偽吞並的民間企業財產揣進自己口袋裡。
抗戰危急時刻,國民政府曾征調民船沉船鎖江,這時也該給船東們作出補償了。上海三十三家船東,共有三百六十萬美元的抗戰損失費。但這筆錢卻並沒有發到船東們手中。國民政府將這三十三家船東合並,各家應得的抗戰損失費作為股金,強行成立了“復興航運公司”。
這三百六十萬美金的補償款中,“中威”佔有十分之一:三十六萬美金。
陳順通是航運界的前輩,又是航運界的抗戰功臣,當時的中央交通部特授予他一級勛章。
但此時,陳順通對國民政府已經失去信心,他不想加入“復興航運公司”。陳順通長子陳洽群與蔣緯國交好,通過他的協助,陳順通取得了蔣介石的手諭,特許中威公司退出“復興航運公司”,但是陳家隻獲得了賠償金的一半——十八萬美元。
陳順通的心裡,仍然挂念著“順豐”和“新太平”兩艘船。他把這些錢一部分投往香港,爭取東山再起,一部分作為與日方交涉的活動經費。
追索之路還沒開始,1947年,陳順通被檢查出胃癌晚期。知道自己可能時間不多了,他加快了討船的步伐。
日本戰敗后,“大同”依然是把所有責任推給日本海軍部。於是,在1947年2月15日,陳順通給盟國駐日本佔領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寫信,請這位美國五星上將出面,敦促日本新政府維護國際公法,協助中威公司收回“順豐”和“新太平”兩艘輪船,並賠償由於日方違約而造成的全部損失。
37天后,陳順通收到了麥克阿瑟親筆簽名的打字回信。信中的內容讓身體已十分虛弱的陳順通深受打擊。
麥克阿瑟寫道:“‘順豐’和‘新太平’二輪已在戰爭期間不幸滅失,‘中威’須於實物之外另求補救之道。”
這幾行字讓“船王”幾乎當場暈厥。
在病榻上,陳順通叫來中威公司的常年法律顧問魏文翰,字斟句酌地給麥克阿瑟回信,同時提供了當年地合同副本,求他給予幫助。
這封凝聚著老“船王”最后一絲希望的復信,通過航空挂號直郵東京的麥克阿瑟,但是再未收到美國將軍的一丁點回音。
兩年的無望等待后,1949年11月14日,陳順通去世,死於晚期胃癌。
最后的時刻,陳順通仍然頭腦清晰。他立下遺囑,托付長子陳洽群全權處理“順豐”和“新太平”二輪的索賠事宜。
1958年春,陳洽群自上海遷居香港。他在香港重新注冊了中威公司,目的就是為了討船。
抵港不久,他就開始嘗試與“大同”聯系,但是“大同”每次都以人事變動和船隻為日本政府奪取、應由日本政府負責作答的說法搪塞。
1961年春,心有不甘的陳洽群第一次踏上日本領土,開始了陳家第二代的追索之路。
![]() | ![]() |
(責編:任石、張璐璐)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