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通
“陳洽群告日本國”
在日本戰后迅速崛起的上世紀60年代,陳洽群不停地穿梭於香港與東京之間。
當年大同海運株式會社二戰期間負責為日軍運送軍火,與政府關系親密。
“我們不好處理,都怪這場戰爭啊!”這樣恭敬的推脫,是陳順通從日本政府處和企業處得到最多的回復。
陳洽群的性格和老船王有很大的不同,他更倔強,也更強硬。
由於大同公司堅持1940年給“中威”“通知函”的立場,把一切責任推給日本政府,陳洽群迫不得已,隻得以“大同”1940年的“通知函”為依據,在1961年轉向與日本政府交涉,主張對兩輪的債權和所有權。
與此同時,陳洽群也對案件涉及的相關証據展開調查,他發現船案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中威船案”原告的主要代理律師葉鳴曾於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報紙撰文《中威船案:五十八年曠世之訟始末》,對陳家在日本的追索過程詳盡地進行了敘述。他在文中說,陳洽群當時在日本聘請的律師經過調查告知,兩艘船於1937年8月22日在日本大阪港同時被自稱是日本海軍的人員扣押,之后日本通信省又宣布兩輪為其所有,並於1937年10月將兩輪租給原租船人大同公司。此后,二輪在“大同”的控制下從事軍火運輸。其中,“新太平”於1938年10月21日在日本海伊豆大島觸礁沉沒,“順豐”也於1944年12月25日在南海誤觸日軍敷設的水雷,爆炸沉沒。
“根據其時盟軍最高司令部民間財產局於1946年發布的指令,1937年7月7日起,被日寇拿捕與扣押外國船隻的《船隻調查表》上,就赫然寫有本案訴訟標的之中威所擁有的兩艘汽船的船名。”葉鳴在文中寫道。
但日本政府在上世紀60年代的調查過程中對兩船被海軍扣押的事實一直不予承認。況且,“日本海軍在兩輪的扣押和征收過程中,根本就沒有經過捕獲法院的審判。這些事實,大同公司諱莫如深,一直隱瞞中威,也使得要債的對象出現了多元化,其中一家竟然是日本國政府的大藏省。”
最開始,陳洽群還希望通過外交和政治途徑解決索賠問題。
1962年初,他正式向日本外交部和大藏省提出索賠要求,交涉復交涉,毫無結果。
1964年4月,大同海運株式會社並入日本海運株式會社,隨著時間推移,物是人非,日本海運株式會社的態度也日漸強硬起來。
眼看政治途徑解決無望,隻能訴諸法律。1967年4月25日,陳洽群向東京簡易裁判所正式提起民事訴訟,狀告日本國政府,訴狀名為“陳洽群告日本國”。
當時,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人狀告日本政府的案子,引起日本社會一片嘩然。
1964年底,經過日本友人的介紹,他聘請了原日本首相石橋湛山的秘書、著名律師緒方浩,向東京簡易裁判所提出調停。當年冬天,以緒方浩為首,由日本著名律師佐藤正昭等4人參加的“中威”日本律師團組成。
當年12月至1966年4月,東京有四位享有名望的專家先后為“中威船案”做出了書面鑒定,分別從法律、歷史、國際關系等方面作了科學論証,一致認為理在“中威”。
陳洽群手中,不僅有兩船的買賣合同、“大同”給陳順通的“通知函”,還持有當年麥克阿瑟的復函,“須於實物之外另求補救之道。”
一輪輪的開庭,一次次的爭論,日本輿論大嘩。根據葉鳴的整理,當時日本新聞媒體如《朝日新聞》曾以《不法捕獲》為大標題,稱這一事件為“戰時的噩夢”。
直至第九次開庭以前,從已有証據和輿論形勢看,一切都對陳洽群非常有利,勝訴幾乎就差程序。
但在第九次開庭時,法官突然向陳洽群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你是什麼國家的人?”
陳洽群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中國人。”
法官又問:“中國人的概念有大陸的中國人,台灣的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也有世界各地的中國人。請用標准的語言表達,你屬於怎樣的中國人?”
沉默了幾秒之后,陳洽群回答:“我是合法居住在香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這一點很關鍵,如果他回答說是香港地區公民,日本法院可以裁定說日本與香港間的一切賠償問題已經通過1951年簽訂的,英國為簽字國之一的舊金山對日合約一攬子解決了,遺留問題可向英國交涉,那就麻煩大了。”葉鳴向記者解釋說。
那時,中日關系尚未正常化,也並未簽訂任何協議,隻要陳洽群能夠証明自己中國大陸人的身份,“中威”的訴求就合情合理。
為了証明身份,陳洽群通過原“中威”法律顧問、上海市輪船業公會理事長魏文瀚,將自己的訴求輾轉送到了周恩來的案頭。
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但陳洽群的這封信並沒有被日理萬機的總理擱置。周恩來親自指示有關部門支持“中威”訴訟,並稱在必要時可將“中威”案作為“人民外交”處理。
“人民外交”是當時大陸外交史上的獨創,周恩來認為民間賠償訴訟不能停,因為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出“在日本誰真心對我們好”。
有總理的批示,一切都很順利,外交部領事司在與英國駐華使館商談后,立刻會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干脆利落地辦完了陳洽群的身份及親屬關系的証明手續。
到此時為止,陳洽群和律師團都認為,“中威”已經穩操勝券了,似乎大局已定,余下的事情就是結賬付款的問題。
然而,日本法院宣判的結果,令所有人瞠目結舌。
![]() | ![]() |
(責編:任石、張璐璐)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