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經濟聚焦

探究日本制造業的神話【4】

2015年03月30日16:22  來源:新華網

【中日產品比一比】

安東晴說,她在佳麗寶公司工作了6年多,對日本產品的性能已習以為常,個人感覺是,中國人有點把日本制造神話了。“日本制造”的理念、技術和做法其實極其朴素,就是:始終堅持的消費者立場,腳踏實地的調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鑽研。

全日本中國人博士協會事務局長李睿棟說,中國制造求短平快,少有企業願意在細節、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花工夫。原因是整個發展環境還沒從粗放型到精細型轉變,環境資本也沒有耐性,人的思維也很難到細節上去。看看今年大學創業排行榜裡面大學生的創業企業,大多數都與互聯網有關系。可是,難道別的行業像制造業都不需要發展了嗎?

由華僑創辦的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認為,“日本制造”的東西一是注重細節,二是很會包裝, 三是會推銷﹔而中國產品的問題,在於對細節缺乏足夠的重視,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足。

姜德春說,其實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或日本人的強項並不在創新,日本人擅長拿來主義,以前是從中國學,近現代則是歐美。從古代的造紙、絲綢、茶藝、瓷器等到現代的汽車、高鐵直至運載火箭,幾乎所有的產品,沒有誕生於日本的。日本的高鐵脫胎於德國,火箭發動機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購買美國的。日本高級相機的鏡頭仍需從德國進口。但是,在市場經濟下,日本拿到專利后,會在改良和細節上下功夫,然后在商場上戰勝對手。日本人很會推銷,會揣摩消費者心理。像醬油、拉面、圍棋等本發源於中國,卻以日本產品及日語發音知名於歐美,這值得中國人反省。

(責編:任石、張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