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同慶:我是1987年到日本的,王蘧常先生是1989年過世的。因為先生身體欠佳,到晚年就在家裡,或者說沒有到退休年齡就在家裡了,這樣也就沒來過日本。我本人從上海東渡之后,把在上海市青年宮舉辦的書法個展作品,在妻子的家鄉也展出了一下,很受歡迎。那個年代媒體對我特別有興趣。他們還請我上電視台,中午新聞節目安排了我的特別介紹。因為我被接受的程度遠遠超出我的預料,我便留下進行書法創作和傳播。日本的書法很普遍,但在篆刻方面有點不足。自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我請了兩位傳統和創新的典型篆刻家來群馬開講座,辦展覽。他們都是海派的代表人物。他們是錢君匋和韓天衡。韓天衡是1989年。辦展覽時他夫婦都住我家。那時我家小,想起來虧待了他夫婦。當時這個展覽第一站在靜岡,由一個他的學生幫他做的。第二站是群馬,當時的首相中曾根發來了賀電,應該說非常隆重非常體面的。當時還安排了好幾場篆刻講座。講完還示范表演。
藝術評論:錢君匋先生什麼時候來的?
郭同慶:我記得是1993年吧。那年他正好八十八,日本叫“米壽”。還有一位老師,上海畫院的老畫家邵洛羊正好“喜壽”(七十七)。米壽喜壽在日本都要祝壽的。又可祝壽,又可東漸傳播交流。這樣我就把兩位老先生一起請來了。錢老為展覽創作了一批精品。在篆刻的傳播交流方面,群馬篆刻家協會正式邀請錢老講課和示范。雖說當時88高齡,他眼力一點沒問題。在講座結束前,安排了提問時間。關於眼力,他說前年去看望美國的兒子時,作了白內障手術,之后很好使。說到健康,他說早晚注意兩點。早上,站著寫字畫畫兩小時,如同打太極拳一般全身運氣健身。晚上,不吃山珍海味,基本保持喝粥。錢老對趙之謙、吳昌碩和於右任的研究收藏在日本也小有影響。群馬縣有位標准草書大家,被譽為“於門四杰之一”的於右任的日籍弟子金澤子卿。那五天的展覽,金澤先生幾乎每天來。聊於老也聊收藏,談書法也談篆刻。記得由鄧小平題書簽,三原出版的第一本於老作品集裡,收盡了錢君匋上款的於老精品。所以,於老弟子金澤子卿是十分珍惜與錢老交談的時間的。
藝術評論:再說說王蘧常先生,我看他后來給您寫了賀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