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日本頻道>>中日經濟交流網>>文化採風

“讓日本人真切感受到與中國書法的淵源”【7】

2015年05月06日16:52  來源:東方早報

郭同慶:技法上不一樣,表現形式不一樣。他把西洋畫的一種整體,不是挂軸,不是立軸,是橫向的鏡框形式的,一看鏡框好像是個油畫,我們中國畫書畫同源,筆墨、線條是必須有的,中國畫沒有線條就是沒有骨架沒有骨頭,變成水彩畫了。日本是離開了亞洲進入歐洲,就是說不要用線去勾輪廓,又跟歐美不一樣,他不講究陰影、明暗。所以你看幾個代表的大畫家,平山郁夫、東山魁夷,都是有深淺變化的,但不是光源產生的明暗變化,這與歐洲也不一樣,與中國也不一樣。中國是勾輪廓、以線為主,歐洲是立體的,由明暗來表現光源的,這兩個他都不取,走出了中間路線。

藝術評論:所以日本畫是有風格的,但書法還是不一樣。

郭同慶:對於繪畫中的裝飾美,他們成功了,但我覺得我們中國這幾千年的國畫,古代的作品形式跟現在的形式幾乎沒有變化,用的筆墨、顏料、挂軸、裱裝形式也沒有變化。所以我們中國字畫的傳承,我覺得很重要,有的要學古典,還要繼續。同時還要有一個發展,我相信在今后的幾年,我們通過跟祖國藝術家的不斷交流會有發展,我們內部華人跟上海的藝術家,這次組織的“海派東漸十人展”的交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每人都有長處。

回歸古典,開拓書法交流

藝術評論:還有一個問題,您感覺日本人在真正的書畫傳統這一塊還重視嗎?因為我們到青山慶示家、高木家,他們的書房可以看出對中國書畫傳統經典的理解,當然他們可能是大家,這個還是比較多的,很純正。普通的民眾對中國書法的原典,把握度怎麼樣?

郭同慶:日本人很崇拜自己的師長,師長和教授的誘導對他們的影響比較大,一個老師是重古典的,他的學派、學生自然也必須講究古典,一個老師講創新的,一個派全是創新的。現在書法主要有漢字派,假名派、少字數派、現代詩文派,大概還有一個所謂的前衛派吧。漢字我們分五種字體,都是有漢字派的,假名是以我們的草書變過去的。現代詩文是說平時寫的文章,寫的自由體詩,就等於有假名有漢字加在裡面,平時寫的文章寫的詩放進去,他們日本人比較好用,比較好讀。在這個中間最講傳統的就是漢字派,那麼現在日本的《讀賣新聞》的一個書法團體叫“讀賣書法會”,它很重視傳統。其他兩個大的書道會,叫每日書道會、產經書道會,這兩個是屬於比較革新的,創新比較多,因為他這進不去,保守的讀賣新聞會進不去,就獨立搞了一個比較重視創新的派別,漢字也有,詩文、假名也有,現在搞數字的,還有搞前衛的。講傳統的這裡邊,對明清字畫研究比較深,比如王鐸、傅山、趙之謙、吳昌碩等在日本影響都很大。

藝術評論:比如每日書道會對王鐸有研究嗎?

(責編:任石、張璐璐)